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工作队进驻398个村 增收项目遍地开花


    河北省承德市干部下基层将发展计划、产业项目、技术资金、优良品种、产品销售“五到户”,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增收项目遍地开花,牢牢牵住了农民增收的“牛鼻子”。

    致富计划规划到户

    3月17日至18日,承德市委书记郑雪碧利用双休日到基层联系点——丰宁满族自治县五道营乡十七道沟村蹲点调研。十七道沟村有432户、1224口人,主要以玉米种植为主,农业种植靠天吃饭,2011年人均纯收入仅780元。两天多时间里,郑雪碧吃住在村,看遍沟沟岔岔,给十七道沟村出了个致富方子:依托缘天然乳业公司优势,走现代牧场建设和村集体经济联合发展的路子,加快发展奶牛养殖业,每户一头奶牛就能实现人均增收8000元。

    78岁的老党员于福激动地说:“我活了这么大岁数,市委书记亲自为我们穷山村搞规划,建设幸福新村,还能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好日子,真要感谢党的好政策好干部。”

    产业项目落实到户

    进入承德大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一排排食用菌大棚内,朵朵蘑菇长势喜人……召示着现代特色农业的魅力,展示着干部下基层所带来的活力。目前,对重点帮扶村已谋划实施项目1352个。

    据平泉县委书记董正国介绍,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确保家家有产业项目。2011年,产业化率达64%,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5677元、同比增长14.6%。

    据承德森源绿色食品公司总经理孙绍芳介绍,目前,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承德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全市发展食用菌4亿多盘(袋),为农民增加收入40多亿元,为菌农人均增收6000多元。安杖子村村民王文国一边忙着为菌棒注水,一边笑呵呵地说:“去年种蘑菇收入2万多元,我们一家3口日子就不再紧巴了。这都是县里的干部帮忙的结果,很感谢他们。”

    技术资金帮扶到户

    春风送暖,承德市8支扶贫工作队相继开赴各县,进驻398个重点贫困村,按照“不脱贫不脱钩、不致富不撤离”的原则,为农民摘“贫困帽”、“拔穷根”。这是承德市继去年万名干部下基层后,实施的又一扶贫攻坚的重要措施。目标是到2015年,贫困村全部实现整体脱贫,贫困人口数量减少50%以上;到2020年,11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市长赵风楼介绍,承德市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和科技推广机制,市、县政府从今年起每年拿出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1%专项用于扶贫开发,并随财力增长逐年有所增加。各县从财政列支的扶贫开发专项资金中划出不低于1/3比例资金,专门用于扶贫对象贷款担保和贴息。

    榆树林子镇将大棚蔬菜的种植、管理等各个阶段的技术都写在一张卡片上交给农户,指导农户科学管理。目前,承德市农户帮扶结对率、到位率、增收目标实现率均达100%。

    优良品种引进到户

    每到花开飘香的春季,进入承德的“万亩山楂产业带”,簇簇山楂花绘就成花海,为连绵起伏的青山罩上了一层白纱,宛如一幅宁静悠远的画卷。为发展好山楂产业,实现农民增收,承德市出台了《山楂良种引进规划》,下派干部280多人次,聘请专家组织现场授课和集中办班133次,帮助引进大金星、红棉球、秋金星、雾灵红等10个优良品种,推广以山楂矮化复壮修剪技术为主的6项先进实用技术。目前,山楂树成了承德农民增收的“摇钱树”,部分产品还出口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东南亚多个国家,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山楂食品加工基地。

    同时,承德市还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50多个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引进“三优一化苹果”栽培技术、马铃薯新品种及快繁技术、有机猪健康养殖饲养技术、山枣改接大枣技术等300多项先进技术。

    产品销售衔接到户

    卧龙镇食用菌种植、收购大户高树满深有体会地说:“在下村干部的帮助下,我们镇现在有80%的农户都在食用菌产业链条上,从事种植、原材料供应、收购、运输等,而且尝尽了甜头。过去产品销路好时,农户年纯收入就都在万元以上,多的达五六万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山楂 食用菌 农民增收 蘑菇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