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如何解决农村垃圾“绕村围河”


    本报记者 何红卫 通讯员 刘洋

    4月25日清晨6时,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石桥驿镇保洁员李健华、张佳丰等5人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分头把镇里所有垃圾收集起来,然后运到镇里的垃圾焚烧处理场。

    上午9时,记者来到位于该镇白马村的垃圾处理场,操作工人正忙着把垃圾送进炉内,现场闻不到一丝垃圾焚烧的异味。

    操作工人说,这种新型垃圾焚烧炉“消化”功能超强,除建筑垃圾外,什么垃圾都能“吃”,即便是含水量极高的西瓜皮也不成问题。两小时后,一大车垃圾变成一小斗车炉渣,产生的烟气经过过滤水池净化处理,也变成了洁净的白烟。

    垃圾随意处理,破坏生态环境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小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急剧增加。生活垃圾被随意抛弃、露天堆放,有的甚至被堆放于河道两旁,形成了垃圾“绕村围河”的现象。

    东宝区有6个乡镇、137村(农村社区),面积1362平方公里,总人口15.9万,日产垃圾近50吨。

    据调查,过去,该区农村垃圾处置方式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少部分农户在房前屋后自建垃圾堆,集中堆放后就地焚烧;二是大部分农村垃圾都是随地堆放,主要倾倒在路边、河边、村边、田边、塘边、屋边等;三是部分乡镇企业工业废弃物随意倾倒在工厂的附近;四是城郊子陵、牌楼镇实行“户集、村收、镇转运、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边远乡镇集镇虽然采取统一收集的办法,但却面临着集中处理难的问题。

    化验表明,农村生活垃圾有机物含量多,放置时间长后,易孽生多种微生物、病毒及蚊蝇,如处理、处置不当,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化学物质、病原微生物等通过环境介质——大气、土壤、地表和地下水体进入生态系统形成化学物质型污染,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破坏生态环境,导致不可逆生态变化。有些还可以通过蒸发直接进入大气,但更多通过接触浸入、食用或通过受污染的饮用水或食物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垃圾处理迫在眉睫。

    推行“户集、村收、镇处理”模式

    2011年,东宝区启动农村清洁工程,力争“一年试点启动、二年全面推开、三年大见成效”。

    2012年,区政府又将农村清洁工程作为政府承诺的八项民生工程之一,投资1000万元,全面推进农村垃圾工程建设。

    去年9月,该区石桥驿、马河、栗溪、仙居4个乡镇集镇和子陵铺镇(城乡接合部的石莲村、金泉村、曾庙村、新桥村和207国道沿线共13个村、1个居委会)被作为全区农村清洁工程试点村镇,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操作标准,全面实行“户集、村收、镇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新模式。

    截至今年3月底,全区农村清洁工程试点情况良好。共投入资金525万元,完成了石桥驿、马河、栗溪、仙居和子陵铺镇等五个试点村镇的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任务,建成垃圾屋21座、垃圾池110座、垃圾焚烧站4座,购置垃圾焚烧处理设备4套、运输车6辆、人力保洁车50辆、垃圾铁箱60个。

    该区实行“户集、村收、镇处理(无害化)”或“户集、村收、镇转运、市处理”等垃圾处理新模式,避免了垃圾污染环境,同时把处理后的废渣变成了农家肥,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垃圾无害化处理好处多多。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石桥驿分局局长胡黎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垃圾焚烧场每天“吃进”生活垃圾8吨,避免了生活垃圾污染环境,收获了一笔“生态钱”;垃圾焚烧以后,又节省了因垃圾填埋需要的土地,获得了一笔“节地钱”;垃圾焚烧以后,产生的废渣可以作为农家肥使用,做到了废物回收利用。同时,为提高垃圾回收使用率,该区还全面推行“农户初级分类、保洁员二次分类、焚烧处理厂最后分类”的分类处理办法,把垃圾分成厨余垃圾、建筑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等5类加以处理。据介绍,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投资小,占地少,使用寿命长,不用油、煤、电等助燃物,不受天气影响,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运营成本仅仅每吨6~10元之间,日可处理垃圾15吨。它的处理生成物90%接近水和蒸汽,只有10%的垃圾炉渣。东宝区根据乡镇规模大小分别在马河镇、栗溪镇、仙居乡和石桥驿镇配备了日处理6~8吨和日处理10~15吨的垃圾焚烧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处理 农家肥 大气 过滤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