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偏僻乡里的奇葩


    “我之所以选择在李巷村这个既不临街也不靠路、交通又闭塞的偏僻乡村建粮食加工厂,主要是因为这里有丰富的粮食资源,但更重要的是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直接或间接地造福这方勤劳而朴实的乡亲。”

    本报记者 宁启文

    春到定远,染绿了安徽省定远县太海粮贸产业园。绿色掩映下是平坦宽阔的水泥路,整齐划一的乡村连体别墅,蓝顶现代化厂房,一辆辆满载粮食的大型货车,俨然就是一个微型的现代化城镇,与周边村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循序渐进谋发展

    太海粮油贸易有限公司坐落在定远县炉桥镇李巷村,由公司法人陈太海1997年发起成立。2007年,公司吸纳温州客商资本注入,规模得到扩大,占地由成立之初不足8亩增加到目前的103多亩,日产大米增至600吨,年销售额也由起初不足600万元,增至去年末的2.2亿多元,仓储量达6万吨。加之色选机、抛光机等先进生产设备的引进和使用,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生产水平,公司不但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品质量也实现了质的飞跃,所生产的大米注册了4个商标品牌,其中意洋、中华、玫瑰香3个商标品牌的大米获得了绿色食品商标认证,现在公司所生产的大米畅销四川、重庆、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公司与销售地的各大超市建立起良好的生产和销售关系。

    村企共建谱新篇

    2007年4月,安徽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等部门联合下发《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千企联千村共建新农村行动方案》,鼓励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当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这些优惠政策的相继出台,给企业带来了发展空间。陈太海想,能不能和李巷村结对共建新农村,借鉴政府土地置换的方法,来解决自己公司用地和群众改善生活、居住环境问题,以达到政府、群众和公司实现多方共赢的目的呢?他主动和村“两委”联系,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这一想法立即得到村“两委”的支持,在村“两委”的协助下,他来到公司所在地李庄村民组,动员村民们拆迁,承诺由自己按照政府拆迁补偿的标准予以补偿,并按照新农村建设居住点规划要求,在青孙公路两旁村里预留的宅基地建起农民新村,为村民们统一建造39套每套240多平方米的农民连体别墅,修建宽12米的水泥街道,并免费安装路灯和进行绿化,配套建设一些公共设施和农民健身场所。专门规划了养殖小区,彻底解决人畜混居,农村环境明显改观。在村庄置换出的103亩土地同时,也解决了企业扩大规模用地问题。

    谈到陈太海利用土地置换为农民建别墅,李庄村农民柏志宏为我们算了一笔账。柏老汉家5口人,6间砖瓦房,占地近3亩,拆迁补偿标准为,每亩土地(含青苗费)1.8万元、砖瓦房每间5000元,这样算来,他家可获拆迁补偿费用8.4万元,陈太海在安置区为他家建了两层四间别墅,造价不到9万元。这样他家几乎不需要花什么钱就搬进了新居,不仅居住环境改善了,还用上了自来水,生活条件有了质的变化。现在,太海公司还是按照拆一平方米补一平方米原则,为部分村民建造别墅,每幢造价已超过26万元。

    陈太海的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吸收了李巷村许多村民到公司就业,平均每人每年可收入2万元左右,最高的可达近3万元,使这些村民成了亦工亦农的“两栖”农民,打工既增加了收入,又不耽误农活和照顾家庭、孩子。陈太海还牵头成立农业产业化合作社,带领农民开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和绿色食品生产。为提高公司产品品质和增加附近农民收入,从2007年开始,公司对周边6万多亩农田实行订单生产,生产出的粮食由公司每公斤高出市场价0.1元进行收购,不仅解决了附近农户就近卖粮问题,还为当地农民每年增加近400万元收入。另外,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周边地区的餐饮、农用物资销售等三产服务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在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本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热心公益解民忧

    在农副产品加工销售领域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太海粮贸公司壮大了,陈太海成功了、富裕了,但一个农民企业家那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始终在陈太海的心里没有丝毫动摇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粮食 新农村建设 大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