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科技套餐”工程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李瑞华 刘显春

    跟往年一样,前不久,北京市平谷区镇罗营镇五里庙村的老王,如期收到了平谷区有关部门制作的科技挂历,内容是果树生产的有关科技知识和最新的科技创新要点。“这种方式简单实用,”与农民打了几十年交道,现任平谷区农委主任的李福芝说,“科技挂历只是我们依靠科技力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平谷区近年来坚持科教兴农战略,牢牢抓住科技推广应用这一环节,依靠各级科技人才,面向农业需求、农民需要,实施“科技服务套餐”工程,实行了“农民‘点菜’、专家‘掌勺’、按需分配、突出实效”的菜单式“科技套餐”工程,有效地提升了现代农业科技水平,促进了农民收入稳步提升。

    借助他山之石,提升科技水平

    如何提升产业的科技水平,平谷区选择了巧妙地借用他山之石。为实现“科技套餐”的高定位、高水准、高实效,平谷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积极引进前沿的科研成果,依托政策引导加以推广应用。目前,该区已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林科学院、北京农学院等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机制。同时,平谷结合产业发展需要,不拘一格从山东、河北、辽宁等地区聘请了100名专家、教授进入区科技人才数据库,组成“科技套餐”服务专家组,实现了聚集全国科技资源,服务现代农业建设的目标,引进、推广、应用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

    “科技套餐工程的效果是很明显的。”李福芝介绍说:“在专家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下,我们已建成了300亩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3个大桃优良品种示范基地、万亩‘零农残’有机果品栽培生产示范基地、千亩生物动力有机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引进国内外优新品种115个,推进了全区果品产业的提质升级。”

    紧扣产业需求,破解技术难题

    农业科技的生产力作用,关键在于应用。几年来,平谷区以“科技进村入户”为主线,依靠专家公关科研,通过完善一个平台,加强农民培训,有效地推动了科技下乡活动。

    该区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和农民的现实需求,开展科技研究和推广。“我们的专家熟悉全区每一寸土地。”兼任区果品办主任的李福芝如是说:“2011年,围绕产业需求我们就完成了10项科研课题。”

    发挥“221农业信息平台”作用

    该区积极利用“221农业信息平台”发布科技信息,开通专家咨询热线,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据悉,依托该平台,仅2011年就发布农业科技信息40余万条,解答农民难题5000余个。

    为了让科技切实为农民所用,该区还采取“头脑风暴”等多种培训形式,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定期入村、入园、入户实地培训,现场解答农民遇到的技术和管理难题,提高农民运用科技的能力。此外,该区还为农民配备了一个科技“保姆”,即结合农时和常见的问题,将各种栽培、植保、水肥等科技知识,编写成简明易懂便于操作的“科技挂历”下发给农民,方便他们随时查阅。

    创新培养方式,助力增收致富

    不仅要把专家“引进来”,还要“留得住”才能发挥最大作用。为此,平谷区创新了“扇形”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自己的“乡土专家”。

    顾名思义,“扇形”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抓牢“扇柄”,也就是培养科技人才队伍。该区通过聘请专家授课、组织科技人员到发达地区实地学习考察、建立高层次人才工作室等形式,强化对区、乡镇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建设自己的科技人才队伍,共培养了本地中、高级科技人才1278人。

    以“扇柄”为统领,大力培育科技骨干和科技示范户,强化“扇骨”的辐射带动作用。该区把村技术员、专业服务队骨干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理事长、技术员以及科技示范户作为“扇骨”,进行重点培训,强化辐射作用。2011年,共培训8000余人次,推广农业实用技术70余项。

    与此同时,平谷区还开展多元化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充实了“扇面”。通过组织农民观摩学习,在田间地头手把手培训,开办技术培训班等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技能,每年培训量达15万人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强化 科技服务 农民收入 果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