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诗歌是时代精神的花朵


    近年来,诗人刘迅甫先后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深入农民工群体,体验农民工的喜怒哀乐,创作了长篇诗报告《农民工之歌》。诗作全方位揭示了农民工奉献与担当过程中的幸福与欢乐、心酸与无奈、寄托与希望,洋溢着深沉的大爱与昂扬的格调,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与反响。       ——编者

    王改正

    长歌壮吟农民工,赞美农民工的美好心灵和历史性贡献,是刘迅甫近期诗作《农民工之歌》的突出特色与艺术贡献。

    三十多年来,农民工,是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从广袤土地解放出来的最广大最厚重的新型群体。两亿多农民从乡村走向城市、工地,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刘迅甫先生是从田埂上走来的一位诗人,他深深地热爱着这片土地,热爱着从田埂上走来的农民工兄弟,更有着歌唱农民工的一腔奔涌的热血。诗歌的美丽一定是时代精神的花朵,一定充满着大爱和人性关怀,一定是对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的关注和深思,一定是对人文理想的强烈追求。2011年5月24日晚上,我们俩在河南许昌见面,我第一次读到他的《农民工之歌》,一翻阅,立即吸引了我,我们俩情不自禁地大声朗诵,击节高吟。“有谁能够否认,每座新城的崛起∕都有农民工的血汗浇灌∕有谁能够否认,现代化大厦的建设∕都有农民工的足迹铺垫”。我看到迅甫先生深情朗诵时,眼里浸着泪花。他说,我就是从农村长大的,农民工都是我的兄弟。那泪花映照的,是他对祖国土地的深深眷恋,是他对广大农民工的一片深情。这些歌颂农民工的诗歌旋律,或铿锵激越,或缠绵悱恻,都是农民工们时代精神的反映,也是农民工生活的一个艺术化结晶。这诗化的农民工,更崇高、更深沉,也更艺术地真实和美好。作品体现的精神价值,代表着全体农民工的人格尊严。这精神的花朵绚烂在作者的心里,也慰藉农民工纯朴的心灵,拨动我们的情感之弦。如果说,文学是国民精神所发出的火光,是引导国民前进的灯光,那么,我们今天在这里已经深深感受到了这火光的温暖,这灯光的明澈。

    农民工大多从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性工作,体力劳动极其繁重,劳动力价格极其低廉,劳动环境极其艰苦。又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形成的观念偏见,市场经济条件下十分灵活的用工制度和保守而滞后的户籍管理制度之间的矛盾,无数农民工兄弟经历了人生许多尴尬处境。他们可以忍受劳动条件艰苦和工薪低廉,但他们最感凄凉的是人格被轻视,报酬没保障。“尊严与人格常常被人作践∕他们忍着病痛和超负荷劳动∕无力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权∕他们忍受着对家的思念∕面对某些黑心的老板不敢喊冤”。这不是夸张,而是严酷的现实。正直和善良的文学家们因此对农民工应该有更多的理解和同情。诗缘情而绮靡。《农民工之歌》饱含着浓浓情怀,深深关爱着走出农村的父老乡亲,关怀着他们离开土地、走进城镇后的艰难苦痛和辛酸无奈,关注着他们心底的追求和向往,更发现着他们心灵深处的纯美和善良。“为给一家老小寄去救命钱∕他们夏顶烈日,冬冒严寒∕忍辱负重,如雨挥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青丝缕缕染霜雪∕皱纹条条浸辛酸”。他对农民工的艰辛感同身受,发自内心给予同情。我特别感动那一对“夫妻洗墙工”,“两只蝴蝶∕在空中飞来荡去∕那是城里人∕不敢仰视的高度”,当“女人心慌得被掏空一般,男人让妻子把目光∕转向家的天边∕蓦然,天高地阔∕心界渐宽”。这中国版的“蜘蛛侠”,是一对农民工夫妻,是当下中国几乎每一个城市都可以见到的独特感人的景观。我也心疼“泪水偷偷地在被窝里流”的留守儿童,心疼“年迈的母亲在门前∕依窗而望着远方”,心疼“年轻的妻子贴着过年的窗花∕望着飞雪,脸上掠过一丝惆怅”。这些都极具生活化的形象,强烈地刻印在我的脑海里,不时在我眼前浮现。

    迅甫的诗章里,充满了信心和理想,充满了浓烈的人文关怀。他看到并且赞美农民工生活正在出现的阳光和温暖。以家国繁荣为要务的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大决策,旨在使“农民工,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享受生活的多彩斑斓∕各种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让他们轻装上阵,无挂无牵。”农民工也因此会得到“主人翁的自信∕主人翁的尊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群体 培土 基础设施建设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