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立刚
为残疾人提供应有的社会保障和服务是反映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从满足47.78万残疾人的需求和愿望出发,以城乡统筹的理念,逐步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成效显著。2011年,杭州市获得“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十一五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城市”殊荣,由于有了残疾人单独施保体系和助残服务直通车等“杭州特色”,杭州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创建工作被誉为“”。
残疾人“低保”全覆盖
走进萧山区蜀山街道向阳社区,几间平房夹在鳞次栉比的农民别墅中,非常显眼。这是一级伤残者许吾松的家。
平房被割成前后两个小单元,临街的用作小卖部,里间则是许吾松和妻子王银芬的卧室。2008年以前,这个四口之家的条件在村里是中上水平。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许吾松这个家庭顶梁柱成了一级伤残,王银芬为了照顾他,也没办法继续打工。
“是好政策救了我们一家,你看,老公瘫在床上,政府还给他每个月1125元钱,村里为了照顾这个家庭,特批了宅基地,这间平房让我既能照顾到小卖部,又能照顾到老公,残联还送了这么好的康复床。”王银芬说。
萧山区残联副理事长郁永龙告诉记者,只要有残疾证,符合残疾人生活保障申请条件,不管城区还是农村,都能享受到保障。这个保障体系杭州自2006年起就逐步推行,目前已相当完善了。
2006年底,杭州市出台政策:无生活自理能力、靠父母及兄弟姐妹抚养(扶养)照料的成年未婚重度残疾等四类残疾人均可单独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2008年8月,杭州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的暂行规定》。残疾人按照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享受单独施保政策由此实现了全覆盖。
2009年6月,杭州市民政、财政、残联联合发文,出台《杭州市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实施办法》。自此,拥有杭州行政区内常住户籍并持有残疾证的城乡居民残疾人生活保障体系得到完善。
副市长何关新告诉记者:全覆盖的政策保障体系是杭州残疾人事业的两大核心之一,另一个核心是服务体系,这两大体系突破了很多的条条框框限制,杭州各级政府及社会各部门有一个共同的关爱理念,那就是,给残疾人再多的关怀也不为多。
“助残服务直通车”直达城乡
残疾人生活保障只是权益保障的一部分,作为最令人关注的弱势群体,如何构建服务体系,让他们充分享受康复、就业、托养、无障碍、教育等服务,同样至关重要。
走进杭州市残联“助残服务直通车”中心,已是下午五点半。中心四位话服人员依然坚守着各自的岗位,聆听和办理残疾人的服务诉求。
记者从“助残服务直通车”工作流程图看到,该系统依托残疾人基础数据库、政策法规数据库、政务信息交换平台这三个信息化数据平台,通过96302服务热线、短信互动平台、网站平台、办事窗口服务四种接入方式,既能实现杭州市行政区域内15万多持证残疾人的康复、培训、就业、托安养等十项最密切相关的服务,还能对各个服务部门进行考核。
在电脑上,记者看到一个数字:41053。据了解,这是“直通车”开通以来的服务记录,也就是说,16个月平均每天办理近90人次的求助,而这一数字还不包括窗口服务。
市残联办公室王炯告诉记者:该信息服务系统已覆盖杭州城区所有街道社区,并到达所有县市,真正实现了为残疾人服务的城乡全覆盖和信息一体化。
庇护中心托起一片蓝天
除了“直通车”,“杭州特色”的庇护中心,有效改善了残疾人的生活品质,也建构了利在长远的残疾人服务体系。
走进位于杭州市丁桥镇沿山村的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只见操场、康复综合楼、宿舍楼分布在近百亩的绿色丛中,错落有致。这是一个以“托管、托养”重度智残、精残为主,兼顾康复、医疗等内容的庇护中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3-21/180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