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辽宁:紧盯人均收入加速扶贫攻坚


    本报记者 于险峰 张仁军

    2011年初,辽宁省委、省政府召开扶贫攻坚动员大会,决定对全省现有的857个贫困村、105万贫困人口进行全面扶持,确保到年底857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05万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从1500元以下,全部提高到1800元以上。

    一年来,全省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1.9亿元,实施各类扶贫项目3200项,贫困村的道路、饮水、环境等基础设施得到相对改善,105万贫困人口收入大幅度增长,人均纯收入全部达到1800元以上,全省扶贫攻坚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珉说,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要坚持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动员更广泛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形成强大的扶贫攻坚工作合力,不断把扶贫开发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千局千企帮千村——

    形成大扶贫格局

    要致富先修路,兴城市三道沟乡果农张继光向记者介绍,由于葫芦岛市交通局帮三道沟乡铺上了柏油路,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客商能够上门收购,每年的苹果不出村也能卖上好价钱了。

    三道沟乡地处偏远,葫芦岛市交通局对三道沟乡实施对口帮扶后,为三道沟乡32个行政村解决通路工程71.5公里,完成桥梁工程建设7座258.8米,极大地改变了群众的出行条件。葫芦岛市交通局还把50户贫困家庭落实到局直各企事业单位实施结对帮扶。

    丹东市135个机关联系102家企业,帮扶135个贫困村,投入7800多万元,很好地解决了长期困扰贫困村生产生活的难题。各帮扶机关围绕产业增收目标,广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项目,建立一大批示范户、示范田和示范区,促进致富产业发展。市直帮扶的70个贫困村中,有52个村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109家;已有近20个村发展成树苗、蔬菜、食有菌、果树、养殖、旅游、渔业专业村。

    按照辽宁省《千局千企帮千村,促进百万贫困人口增收活动方案》要求,辽宁各市结合各自实际,积极组织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参与扶贫攻坚。鞍山市实施“四级包扶”,每个贫困村都有1个市直单位、1个县直单位、1个县属企业和1个市纳税百强企业对口包扶;营口市实施“十六个一”扶贫量化工程,对帮扶工作提出了16项指标,实现了帮扶工作目标化、具体化、标准化。阜新市组织10个帮扶集团,开展“集团帮村”扶贫工程。

    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向所帮扶的贫困村投入帮扶资金270万元;华晨集团投入230万元,帮助义县5个村修路打井发展致富项目;辽河油田为阜蒙县贫困村投入150万元;辽宁铁法能源有限公司为贫困村投入帮扶资金105万元。省政府动员73个大型国有和民营企业参与扶贫攻坚,与338个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73个大企业积极参与,全年共投入帮扶资金640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产业化扶贫——

    让贫困农户稳定致富

    建平县“十年九旱”,属于依靠大面积山地与坡地为主要收入的农业地区,建平县颈复康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依靠科技,开发中药材种植发展旱作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农民种植1亩高产优质甘草年可产500公斤,每亩为农民增收1500元。

    颈复康药业在购进种子种苗后,优先发给贫困农民,只收取40%的种苗款,其余由企业承担,让渡效益扶持贫困农民。为农户提供从药材品种确定,定植移栽、田间管护,到产品收购的全程技术服务,规范经营,给农户吃上了定心丸。在企业和农民之间建立了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保证农户增产增收。

    2011年,建平县以构筑产业化扶贫模式为中心,充分发挥企业的扶贫功能,拓展产业化扶贫空间,开辟产业化扶贫新领域,进一步推进了产业化扶贫进程,使广大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融入产业化经营,达到户户有稳定致富项目。4.2万低收入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

    到2011年年末,建平县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4家。其中省级扶贫龙头企业3家,市级扶贫龙头企业11家。带动9万农户发展产业项目,其中贫困农户0.98万户。吸纳0.16万名劳动力就业,户均增收0.73万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产业化 农民增收 种苗 结对帮扶
上一篇 : 北大仓备耕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