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产业全面发展。通过抓企业、上项目、建园区,全省形成了以肇东、富锦2个省级绿色食品产业园区为龙头,以宾西、双城等10个专业园区为基础的“2+10”园区发展格局,绿色食品主导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全省新建、续建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9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6亿元,开工项目数量、投资额度是近年来最多的一年。全省绿色食品种植6430万亩,实物产量2950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5.4%和7.2%,实现了量的快速扩张和质的同步提升。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44.7亿元,比上年增长34%,绿色食品发展主要指标均居全国首位。
现代农业建设步入新阶段
启动了肇东、五常两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引领带动全省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
农机化步伐加快,新组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118个;新增2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463台、水稻插秧机27266台、水稻收获机4697台、玉米收获机4010台。全省农村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7.7%,比上年增长1.4个百分点。
科技化水平提升,全省每个行政村培育了2个科技明白人,先进农业科技到位率进一步提高。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推广能力增强,良种对农业增产贡献率达到40%。新建水稻育苗小区2508个、大棚11.4万栋,大棚化育苗比例比上年提高8.7个百分点,有2410万亩水稻实现了统一智能浸种催芽育苗。建成了12316短信平台,建立了1026人的农业信息服务专家队伍,全省信息服务覆盖率达到98%,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农村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8000万亩,比上年增加500万亩。盐碱地种稻种草、长效抗旱节水、玉米和大豆育苗移栽等技术试验取得显著成效。在盐碱地pH值10.5和盐碱水pH值8.86以上的情况下,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330亩盐碱地水稻种植试验第一年就获得亩产509斤。
合作化程度提高,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1万个,位居全国第七位,带动近100万农户。合作社在推动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产增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上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越来越重要。科技合作共建深入开展,全省县级标准化农业科技示范区达到156个、乡镇农业科技示范园达到820个,辐射面积9796万亩。
一体化进程明显,全省有66个县(市、区)与垦区105个农场开展了合作共建,促进了全省农业均衡增产和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垦区向农村推广农业新技术716项,覆盖面积4000多万亩,到农村代耕、代播、代收等面积达到4052万亩。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去年是黑龙江省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机制最活、投入最多、规模最大、速度最快、标准最高的一年。全省建立了“星级评定、以奖代投”的新机制,新农村建设由试点示范向全面铺开推进。投入力度加大,探索出了政府投入、宅基地置换、村企共建、金融支持等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新模式,进一步调动了各地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全省投入新农村“以奖代投”专项资金2亿元,撬动地方政府投入建设资金8亿元,比上年增加2亿元,增长33.3%。全省市场化手段融资达76.6亿元,同比增加近2倍。建设标准提升,有3085个村开展了达标建设,相当于前两批的2.5倍,其中200个村达到四星级标准、50个村达到五星级标准。完成了一大批农村道路、人畜饮水、泥草房改造、农村能源等惠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涌现出了一批民俗村、生态村、安居村、畅通村、洁水村等典型群体,特别是35个重点示范村呈现出主导产业清晰、村屯环境改善、社会事业发展、村风文明进步的良好局面,示范带动作用日益凸显。“三化”步伐加快,全省共启动建设1059个中心村,整合368个自然屯,吸纳12万人口。鹤岗、北安、富锦等地还在城市近郊集中建设农民社区,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优惠价格吸引农民入住,使农民更好地共享了城市资源,“近郊城市化、远郊城镇化、中心村社区化”步伐明显加快。民生改善明显,城乡社会均等化迈出新步伐,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农合、新农保和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水平全面提高,农民参合率居全国前列,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2012充满信心
黑龙江省委提出2012年全省“三农”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要坚持以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为牵动,以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工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为抓手,以现代化大农业水利化、机械化、科技化、合作化、产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生态化建设为整体规划和目标,以建设大水利、应用大农机、推广大科技、开展大合作为当前工作着力点,力争全省粮食总产达到1200亿斤,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3-09/180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