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本报记者 夏树 何兰生 焦宏 吴晓燕 施维

    年仅23岁的清华大学毕业生焦三牛,走上工作岗位只有半年多时间,被甘肃武威市公选为副县级干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武威市为什么要这样打破常规选拔人才?年轻专业人才又为什么能在武威市这块土地上脱颖而出?给社会提出了一个重要思考。

    这事要从甘肃到清华大学寻求人才说起。2010年至2011年,甘肃以协议的方式,陆续从清华大学引进21名选调生,其中有7人到该省经济相对落后的武威市基层任职。在2011年12月武威市面向全国公开选拔、选聘31个副县级岗位中,7名在武威任职的清华大学选调生有焦三牛等4人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工作岗位。

    基础条件薄弱的武威市如何打破条条框框选拔优秀人才?这一创新举措给当地带来哪些变化?本报“走转改”采访小组最近来到武威,深入县乡村组,走访基层干部群众和扎根基层的清华学子,与他们面对面交流谈心。记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地干部群众有“三个非常急切”:对发展非常急切,对带领他们发展的人才的需求非常急切,对国家出台选拔人才的特殊政策非常急切。

    武威市一位基层干部对记者说:“选拔人才就是引进思路,思路就是财路。”

    现状:没资源,少工业,更缺人才

    在中国的地图上,西部地区一直是和贫穷落后紧密相关。地处甘肃中部的武威市,几乎具备了所有西部贫弱地区的特质——干旱缺水、沙多林少、矿藏稀缺,基础薄弱,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恶劣。这些严重制约了武威市的发展。

    但对于武威而言,其发展中的最大瓶颈还是因为贫困导致的人才缺乏。

    据武威市委组织部调查,该市人才缺口非常大。2000年以来,武威考出去的全日制本科院校的学生56031人,到武威就业的只有5573人,其中考入北大、清华的69人一个也没有回来。“十二五”期间,各类人才缺口将达到5.24万人,工业人才缺口1万人,生态建设人才缺口1000人,现代农业人才缺口4500人。

    武威市的干部结构不合理问题也十分突出。800多名县级领导,九成以上的是当地干部,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只占16.2%,35岁以下的只占1.8%,经受过工业专业教育的仅仅42人。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西部地区人才结构的共同特点。

    为了改变这种被动落后的人才局面,近年来,当地采取了多种措施吸引和稳定人才,但效果却并不乐观。2008年以来,仅市直部门调离干部达108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83人。2010年,武威市曾拿出当地工业园区负责人等11个领导职位向全国公选,方案规定按10∶1选任,但报名人数仅20人,符合条件的仅12人。武威市为此下发了《关于做好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有关工作的通知》,对生活补贴、工作补助、配偶安置、职称评聘等也制定了专门办法,效果仍不明显。      (下转第三版)

    古浪县委组织部长陈福萍告诉记者,每年他们引进人才的指标都用不完,优秀人才不愿意来,待遇低是根本因素。

    没有人才,发展就无从谈起;没有待遇,要想吸纳人才,就必须在用人的体制机制上有更进一步的突破。为了改变当地干部队伍人才结构,吸引更多人才参与武威的经济建设,2009年、2010年甘肃省及武威市分别与清华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人才培养、人员培训、重大战略决策咨询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全面战略合作。根据协议,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孙伟调任武威市凉州区副区长,目前已改任古浪县县长。

    2011年12月,武威市拿出31个副县级领导职位全国公选,在国家有关规定基础上,对直接报考副县级领导职位降低门槛,即:“211”大学毕业在武威工作2年以上就可以直接报考,在武威工作的清华大学选调生不受工作年限限制直接报考。7名清华大学毕业生中有4人考取。根据笔试、面试和市委全会票决之后,脱颖而出的31人中有博士10名、硕士9名,来自北京、山东等外省份及甘肃本省其他市州干部17名。

    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说,改革需要试点,试点需要创新,创新需要打破常规,这是武威市此次降低公选门槛的初衷之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锻炼 农民人均纯收入 工业增加值 干旱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