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羌笛杨柳引燕来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3-01  互联网

    本报记者 夏树 何兰生 焦宏 吴晓燕 施维

    年仅23岁的清华大学毕业生焦三牛,走上工作岗位只有半年多时间,被甘肃武威市公选为副县级干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武威市为什么要这样打破常规选拔人才?年轻专业人才又为什么能在武威市这块土地上脱颖而出?给社会提出了一个重要思考。

    这事要从甘肃到清华大学寻求人才说起。2010年至2011年,甘肃以协议的方式,陆续从清华大学引进21名选调生,其中有7人到该省经济相对落后的武威市基层任职。在2011年12月武威市面向全国公开选拔、选聘31个副县级岗位中,7名在武威任职的清华大学选调生有焦三牛等4人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工作岗位。

    基础条件薄弱的武威市如何打破条条框框选拔优秀人才?这一创新举措给当地带来哪些变化?本报“走转改”采访小组最近来到武威,深入县乡村组,走访基层干部群众和扎根基层的清华学子,与他们面对面交流谈心。记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地干部群众有“三个非常急切”:对发展非常急切,对带领他们发展的人才的需求非常急切,对国家出台选拔人才的特殊政策非常急切。

    武威市一位基层干部对记者说:“选拔人才就是引进思路,思路就是财路。”

    现状:没资源,少工业,更缺人才

    在中国的地图上,西部地区一直是和贫穷落后紧密相关。地处甘肃中部的武威市,几乎具备了所有西部贫弱地区的特质——干旱缺水、沙多林少、矿藏稀缺,基础薄弱,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恶劣。这些严重制约了武威市的发展。

    但对于武威而言,其发展中的最大瓶颈还是因为贫困导致的人才缺乏。

    据武威市委组织部调查,该市人才缺口非常大。2000年以来,武威考出去的全日制本科院校的学生56031人,到武威就业的只有5573人,其中考入北大、清华的69人一个也没有回来。“十二五”期间,各类人才缺口将达到5.24万人,工业人才缺口1万人,生态建设人才缺口1000人,现代农业人才缺口4500人。

    武威市的干部结构不合理问题也十分突出。800多名县级领导,九成以上的是当地干部,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只占16.2%,35岁以下的只占1.8%,经受过工业专业教育的仅仅42人。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西部地区人才结构的共同特点。

    为了改变这种被动落后的人才局面,近年来,当地采取了多种措施吸引和稳定人才,但效果却并不乐观。2008年以来,仅市直部门调离干部达108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83人。2010年,武威市曾拿出当地工业园区负责人等11个领导职位向全国公选,方案规定按10∶1选任,但报名人数仅20人,符合条件的仅12人。武威市为此下发了《关于做好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有关工作的通知》,对生活补贴、工作补助、配偶安置、职称评聘等也制定了专门办法,效果仍不明显。      (下转第三版)

    古浪县委组织部长陈福萍告诉记者,每年他们引进人才的指标都用不完,优秀人才不愿意来,待遇低是根本因素。

    没有人才,发展就无从谈起;没有待遇,要想吸纳人才,就必须在用人的体制机制上有更进一步的突破。为了改变当地干部队伍人才结构,吸引更多人才参与武威的经济建设,2009年、2010年甘肃省及武威市分别与清华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人才培养、人员培训、重大战略决策咨询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全面战略合作。根据协议,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孙伟调任武威市凉州区副区长,目前已改任古浪县县长。

    2011年12月,武威市拿出31个副县级领导职位全国公选,在国家有关规定基础上,对直接报考副县级领导职位降低门槛,即:“211”大学毕业在武威工作2年以上就可以直接报考,在武威工作的清华大学选调生不受工作年限限制直接报考。7名清华大学毕业生中有4人考取。根据笔试、面试和市委全会票决之后,脱颖而出的31人中有博士10名、硕士9名,来自北京、山东等外省份及甘肃本省其他市州干部17名。

    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说,改革需要试点,试点需要创新,创新需要打破常规,这是武威市此次降低公选门槛的初衷之一。

    记者见到孙伟时,他刚刚参加完省委组织部举办的培训班,他说,当前,东部地区人才相对过剩和西部地区人才缺乏矛盾突出,而艰苦地区能够吸引人才的就是广阔的事业平台。

    孙伟说,来到西部最大的困惑是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经济落后,导致观念封闭,思想保守,开放程度不够,客观上对西部经济发展的水平、速度认识不足。经济发展水平低,教育、医疗等社会民生事业更加落后。

    思路:发展要跨越,需要跨越型人才支撑

    “当前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的最大矛盾是发展不足、最大的机遇是政策叠加、最大的希望是开发开放、最大的责任是富民安民。”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说,提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必须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中去锻炼,必须在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实践中去锤炼。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研究完善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采取多种渠道和有效措施大力选拔更多的优秀年轻干部,为全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站在全国、全省看武威,该市在全省的位次靠后,与周边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2009年人均生产总值、人均工业增加值、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中,只有农民人均纯收入一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余都低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与甘肃省河西地区其他四市相比甚为悬殊。虽然,近两年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比2009年翻了一番,但这只是在小基数、低水平基础上的较快增长。

    火荣贵说:“武威欠发达,固然有基础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匮乏等先天不足的因素,但平心静气地想一想,与干部保守封闭、缺乏应有的干劲、闯劲和拼劲有关系。”

    “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拥有了人才,就能聚集资源、引进项目、兴起产业、支撑发展。而武威的干部队伍中,内生动力不足。”武威市委组织部长李明生说,这次面向全国公选,就是武威从转型崛起的战略全局和解决人才严重匮乏实际需求出发,先入为主、抢占人才先机的重要举措。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改善领导干部队伍结构,促进作风转变,激活内生动力。

    孙伟担任县长的古浪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有36万贫困人口,大口径财政收入仅1.4亿元。记者来到这里听到最多的是,新县长理论功底深,思路观念新,眼界开阔,决策果断。该县发改局局长王开选说:“孙伟工作踏实、事业心和时间观念强,给古浪的干部队伍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带来巨大冲击。今年全县要实现5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孙伟上任5个多月,已经签订3个项目落实15亿元的投资,而且发展势头良好,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这次公选中引起热议的清华大学毕业生焦三牛曾在武威市凉州区清水乡工作,该乡党委书记李晓燕说:“尽管焦三牛工作时间较短,但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发达,遇事沉着敏锐,又通过了英语专业八级,正是对外招商引资的急需人才。”有趣的是,当时焦三牛报考时很犹豫,是李晓燕鼓励他报考的,没想到“一考成名”。

    菖蒲村是焦三牛的联系村,村支部书记靳文学说,平时焦三牛经常骑自行车到村里来,帮大家干农活有板有眼,村民们对这个农村出身的干部很熟悉,都主动招呼他去家里吃饭。乡亲们听说他考上新的工作岗位,能够发挥更大作用,都替他高兴。

    清水乡党委副书记骆杰说,这些学生有思想、有主见,遇事沉着,敢于担当,对当地干部的思想冲击很大。

    刚刚担任清水乡党委副书记、代乡长的康石也是2010年清华大学毕业生,这次他没能考上副处级岗位。“我很珍惜在乡镇工作的机会,在基层工作,为老百姓办事,有成就感。”这个来自湖南娄底市的工学硕士告诉记者。

    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学院、挂职武威市凉州区金羊镇党委副书记的蔡程程在公选中考取了市安监局副局长,这个来自辽宁锦州的女孩子,显得格外干练。她告诉记者,当初准备到武威时,清华的老师告诉她,到西部工作很艰苦,最重要的是,有可能几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人关注你,只有靠自己努力。

    “对于武威这样一个偏远落后地区来讲,没有特殊的政策,不会有多少人愿意来,跨越式发展无从谈起。适当降低公选门槛,是执行公选干部政策的同时,结合了武威的实际,充分考虑到武威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李明生说。

    期盼:出台特殊人才政策,让人才脱颖而出

    在甘肃采访,感觉到当地干部都有一种对发展只争朝夕的心情,很多干部都在思考如何把握黄金发展期、机遇叠加期和奋力跨越期,努力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但因受制于历史和自然因素的省情而面临巨大压力。“前面全是标兵,后面无一追兵”。甘肃的发展能不能实现跨越,群众的生活能不能大幅度改善,关键在于干部,在于各类专业人才。这已经成为甘肃全社会的共识。

    火荣贵说,我们谋求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要坚持不拘一格用人才。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人才、使用人才,就会违背规律。人才建设必须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人才政策不能与当地经济发展相脱节,资源性地区和非资源性地区不同,武威作为非资源性地区必须求发展、抓项目,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决定因素。落后地区引进人才,降低一些公选门槛,是一条有效途径。最根本的还是期盼国家参照区域性经济政策,出台相应的区域性人才政策。

    武威这次公选特别是年轻人才的脱颖而出,在外界引起不小的震动,但是记者接触的干部群众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视角。该市高坝镇蜻蜓村十三组村民张永端在自己的蔬菜大棚里告诉记者:“我们期盼种好大棚,增收致富。选拔的干部不管年龄大小,担任哪个职务,只要给当地带来发展,把老百姓的生活搞上来,用他准没错。”

    当地一位负责人才工作的干部建议:欠发达地区如何吸引优秀人才,如何引进更需要的人才,采取全国统一的人才政策是必要的,但统一性要和特殊性相结合,应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和引导人才向西部、向欠发达地区流动。中央国家机关应该每年优先选拔录用一批到西部工作过的大学毕业生,这就是对西部吸引人才最有力的支持。同时鼓励中央国家机关干部到西部任职,到基层任职,达到双向交流。

    核心: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用舞台留人

    人才引进后如何培养、管理和使用好,确保公选干部健康成长、干出成绩,防止能说不能干,武威市制定了《关于加强公选干部培养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根据各职位公选干部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人一策的方式加强培养管理,促使他们尽快熟悉情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干出业绩,发展一方经济,成长为优秀的领导干部。

    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最近在考察武威时强调:“为引进的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锻炼成长的平台,优任劣汰,使他们为武威的发展、为武威的百姓建功立业”。

    古浪县委组织部长陈福萍说,要包容、善待、支持公选干部。让他们一心一意带领群众发展地方经济,有关组织部门要引导公众舆论和社会心理,为公选干部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民勤县县长黄霓是从团省委下来任职的,她深有体会地说,让公选的年轻干部自觉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是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的表现。

    武威的干部群众对这次公选的干部给予了很大的包容心。一位与焦三牛报考同一职位的当地干部把余祝说:“虽然三牛工作只有半年,但是看到他在公选中的表现,我觉得自己差距很大,今后要不断加强学习。”

    武威市凉州区谢河镇挂职副镇长王德超和黄羊镇挂职副镇长孔祥明都是清华毕业的,他们告诉记者,公选的目的是选人干活,不是选人做领导。公选干部要立志做大事,非做大官。

    火荣贵对这些扎根西部基层的大学生非常看重。今年元旦和元宵节他都是和这些学生一起过的。他说:“西部地区没有留住人才的物质条件,只有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成就留人。”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3-01/179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