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董北村不让一个村民掉队


    本报讯(记者 沈建华 陈兵) 全村2776人,凡年纯收入低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者,一律由村集体补足。这是江苏省泰州兴化市戴南镇董北村今年作出的又一项惠民新举。2011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977元,董北村低于此收入标准的部分村民,近日正陆续从村委会领取差额。

    “我们把全村当作一个大家庭来建,所有村民都是家庭的重要成员。共富路上,我们不让一个村民掉队,不让一个家庭落伍。”在董北村“当家”近30年的村党委书记张文德说。

    享有“苏中华西”之称的董北村,发展的重要特色和取得的主要成就便是坚持和实现了村民“共富”。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6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448万元,社会总产值45亿元。全村926户村民中,有100多户创办了不锈钢生产企业,200多户在全国各大城市开办不锈钢制品专卖店、连锁店,400多户在村不锈钢废品市场经营各种不锈钢原材料,形成了不锈钢制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吸纳外地打工者2700多人。全村85%以上农户户均收入超30万元。

    成功的背后是不平凡的奋斗。上世纪80年代初,董北村贫困、落后,排在原扬州市三类村中的倒数第三名。1984年,年仅28岁的张文德在上任大队书记之初,就率领支部成员向群众立下军令状:“一年30万,二年翻一番,三年过百万。做不到,支部集体下台!”苦干三年,董北村村办企业钢丝绳厂第一年利润达到了35万元,第二年达到65万元,第三年达到102万元。2004年,董北村又兴办了不锈钢原料大市场,既解决了本村及周边地区不锈钢企业的原料问题,又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开辟了新路。目前,大市场年交易额超过10亿元。如今的董北村已成为全国文明村,国家生态村,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连续6年被评为泰州市全面小康建设十强第一村。

    富裕起来的董北村没有自满、没有停步,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全村将很大精力放在了改善村民民生事业上。董北村委主任张明荣介绍说,目前,董北村80%以上的村民住上了农民别墅或农民公寓楼,村里创办了高标准幼儿园和小学,成立了农民艺术团,盖起了农民大剧院,建起了农民公园、村级宾馆、村镇银行等一批民生设施。

    在董北村,村民每人每年都可以享受由村集体统一发放的1000元红利;村里每年为村民免费体检,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村里的“五保”老人,实行集中供养;村里成立了农村居家服务站,为村民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除新农保外,凡60以上老人,村里每年发放600~1800元的养老补助金;70岁以上老人每年还可领取生日快乐费500~1000元。全村基本形成了幼有托、小有教、中有保、老有养、残有助、困有帮的村级民生体系新格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人均纯收入 新农村建设 连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