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科技促农焕新绿


    本报记者 马健 郑可欢

    寒冬渐退,离立春还有几日光景之际,记者来到地处粤西的高州市走访,从根子镇到泗水镇再到分界等镇,田间地头满目碧绿。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冬季农业已成为高州科技兴农的一道风景线,冬种北运蔬菜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年产值9亿多元,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重科技土地产生了“金豆子”

    高州是广东传统的山区农业大县,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0.6亩。然而2011年晚造,石鼓镇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试点,经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和有关专家联合验收,全镇平均亩产506公斤,比上年同期增73公斤,增长16.9%,两个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分别为570.2公斤和568.4公斤,分别比既定目标550公斤提高20.2公斤和18.4公斤。作为全国500个整建制整镇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县(市)之一,高州的粮食生产有这样的成就并不是偶然。

    发展农业,根本出路在科技,最大潜力在科技,强劲动力在科技。“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高州市农业局副局长张伯汉认为,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要增加粮食产量,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推广普及良种良法,提高单产,才能破解农业发展受资源约束的难题,消除瓶颈。长期以来,高州就是围绕“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提高效益”的工作思路来抓好粮食生产,坚持不懈地引进推广良种良法,提升粮食生产水平。

    作为种业科技创新的基本举措,高州每年都会引进、筛选、示范、推广水稻和玉米等粮食作物大约30~50个突破性新品种,并建立100亩粮食作物新品种示范区,展示给农民看,向农民灌输“会耕田、勤换种”的理念,带动农民用良种、种良种,健全了全市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使高州市粮食作物种植良种面积达92%以上。

    有了良种,还要会用、会种。高州农业部门积极引导科研教育机构开展农技服务,集成农业技术成果并且向农户推广。农业局整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三控”栽培技术、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制成高州市杂交水稻亩产500公斤、550公斤、600公斤规范栽培技术模式图,印发到各镇各村各示范户进行推广,同时还与高州电视台联合创办《农科动态》电视节目,与高州移动通讯运营商合作创办“农讯通”手机短信,直接面向农民传递农业技术、农产品流通等信息,开展面对面的培训,通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有效解决了良种良法普及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了农业科技服务指导能力,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朝着高产、优质、标准化方向发展。

    冬种菜农民鼓起了“钱袋子”

    地处热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带的高州一年四季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特点十分有利于农业生产尤其是冬季农业的发展。

    “多年来,我们农科人员和农民不断摸索,依托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大胆创新,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本地实际的粮钱双丰收生产模式:‘稻—稻—菜’或‘稻—稻—菜—菜’耕作模式,即一年种两造水稻,一造或两造北运菜。”高州市委办公室副主任莫晖介绍。

    冬季种植通过合理安排植期和实行间套种,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作为主要目标,增产增效并重,遵循农业科技规律,发展了冬季农业。

    泗水镇六匝村就是高州发展冬种农业实现钱粮双丰收的典型村。在该村1200亩耕地中,有900亩实行“稻—稻—菜—菜”一年四熟耕作模式,北运菜以青瓜、四季豆为主,其中青瓜1200亩、四季豆900亩。“青瓜在10月上旬种植,11月上旬开始收获,亩产值4500多元;四季豆在青瓜收获后期套种,次年3月收获,亩产值可达5500多元,两茬北运菜亩产值可超万元,经济效益相当可观。”莫晖介绍道。据统计,2010年该村冬种北运菜总产值852万元,仅北运菜一项收入,人均就达2100多元。

    截至目前,高州的冬种生产结合当地的实际和北方市场的需求,已经形成东部的泗水、分界、根子、谢鸡、新垌、云潭等镇以发展瓜豆蔬菜为主;西部的石鼓、镇江、潭头、宝光、石板等镇以发展甜玉米、辣椒为主;北部的古丁、马贵、平山等镇以发展四季豆、马铃薯、荷兰豆、豌豆等耐寒蔬菜为主的冬种蔬菜生产布局,实现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基地化生产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四季豆 粮食作物 热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