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山村盛开戏曲花


    陶玉芳

    “咚呛,咚呛,咚咚呛咚呛——”鼓乐响起,“亲生儿子为的是哪一个,为的是老来免受饥贫……”2011年12月11日晚6时,在北京市平谷区镇罗营镇上镇村文明大院里,由本村36名村民组成的新生评剧团正在排练春节节目《刘云打母》,老旦裹字糅腔、青衣纤细甜润、小生刚柔相济,围观的村民们眉开眼笑地享受着“文化大餐”。

    73岁的范玉珍是剧团元老,讲述剧团历史最有发言权。她介绍说:“我们剧团于1951年春由32名村民捐资2000余元自发创建的,原名‘文光评剧团’,2002年3月8日,更名为‘新生评剧团’,剧目有《西厢记》、《秦香莲》等70余出,创过五天五宿连续演出15场的最高纪录;春、秋、冬三季每晚集中排练,夏季农活忙时每晚分别在各家练习,逢年过节热热闹闹地演几场,无论经济多么困难、条件多么艰苦、天气多么恶劣,60年了风雨无阻从没间断过,不光自娱自乐,还能给乡亲们带来欢乐;2008年4月,剧团取得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颁发的‘农村文艺演出星火工程演出团队审核合格证’,每年承担本镇20个村的演出任务,不仅参加区里桃花大舞台文艺调演,还到大华山、东高村等镇乡和顺义、密云等区县演出。”

    团长宋淑琴介绍说,建团60年来,剧团一直与时俱进,贯彻文艺服务大众方针,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以“打造精品戏曲”为宗旨,一步一个脚印上台阶、上质量,不断提升演出水平;经常去天津、蓟县等地拜师学艺,多次派演员到区文化馆参加培训,还邀请中国评剧院、北京评剧院老师来村指导;在主演评剧的基础上增加了歌曲、舞蹈、小品等多种表演形式,主要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歌颂文明新风尚、赞美人民幸福生活方面的内容,深受群众喜爱。

    提起改革与创新,刚唱完小生的马洪彦自豪地说:“我们的创作水平也有很大提高,歌曲《幸福的平谷人民》、舞蹈《好日子》、大鼓书《山乡巨变》、小品《计划生育好》、表演唱《十七大精神放光彩》和大合唱《富民政策暖心田》等许多节目都是我们自编自演的。”

    谈到剧团未来的发展,乐队主弦李振起特别兴奋:“评剧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必须传承弘扬下去;虽然区文联、镇政府和乡亲们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但我们每个人都自觉地为剧团添置设备和服装;经常自己花钱买戏曲书籍、光盘、磁带学习借鉴;每句唱腔、每个动作都反复揣摩,每出戏都认真研究,精益求精,《花为媒》排练了30余遍才正式登台。”

    村党支部书记田国良告诉笔者,上镇村注重挖掘本村文化资源,不断加强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丰富精神生活、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指数。2002年投资110万元建了村文明大院、评剧团排练厅和带顶棚戏台,2004年被评为“首都文明村”和“北京市先进村委会”。

    一个小小的山村评剧团,60年长盛不衰,锲而不舍地传承戏曲艺术,弘扬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如同一朵芳香四溢的小花盛开在这美丽的山村,在文化建设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真诚祝愿这朵小花开放得更加馨香,更加艳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连续 相结合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