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图书银行”盘活家中“冬眠”图书


    本报记者 吕兵兵 通讯员 张大东

    走进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刘楼村农家书屋,50平方米的书屋干净敞亮,3000多册图书、20余种报刊整齐地摆在书柜里,十几位村民正在看书。冬闲时节,“匡衡故里”峄城处处涌动着勤学善读的新风尚。

    峄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闫羲和说:“截至目前,峄城共建设农家书屋270余处,藏书40余万册,提前实现了农家书屋的无缝覆盖。”

    匡衡是西汉经学家,以说《诗》著称。汉元帝时位至丞相。他勤奋好学,但幼时家境贫穷,家中没有蜡烛照明,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读书。于是,便有了“凿壁偷光”的成语典故

    “图书银行”盘活家中“冬眠”图书

    记者在榴园镇北孙庄村看到,这里的农家书屋与便民服务大厅连接在一起,村民前来办事时总要在书架前驻足,种养加工、饮食保健类成了热门书籍。村党支部书记王云告诉记者:“农家书屋的建设中,我们在做到标准统一的前提下,形式上灵活多样,一切按照方便村民阅读为原则。”

    作为山东省欠发达地区,峄城区克服经济条件影响和资金制约,提前实现农家书屋无缝覆盖。对此,峄城区文广新局局长韩玉军说:“为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激发农家书屋的生命力,我们不拘泥于单一形式,做到标准统一,形式多样,整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该区实施了“图书银行”计划,采取“共建共享”、“存取方便、能存能取”的方式,让农家书屋成为群众的“图书银行”。农民群众可以把自己保存的图书,放到农家书屋代管,供他人借阅,使农户家中“冬眠”的图书活了起来,也让农家书屋流转起来,常借常新。

     “是农家书屋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古邵镇庙西村260户村民,家家种上了大拱棚,户户发起了蔬菜财。用村党支部书记张玉华的话说,“是农家书屋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古邵镇文化站站长王昊告诉记者,庙西村的农家书屋虽然面积不大,但内容功能很全,藏书1500多册,成为农民科技致富的好帮手。张玉华有空就钻进农家书屋,查资料,作笔记,发展“秋延迟辣椒—早春土豆—西瓜”等大拱棚种植模式,每亩收益达到2万多元。在他的带领下,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村民鼓了腰包。

    农家书屋滋润着“文艺农民”快速成长。古邵镇大汪村孪生兄弟李贵铮、李贵海先后写成了纪实文学《党员本色》,小说《两棵相思树》、《夕阳人》,剧本《天平》、《光棍马福的爱情》、《女儿当家》等。

    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建是基础,用是目的。峄城区推动书屋服务多元化,切实增强农家书屋的生命力。该区将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与农村科技、法律、卫生知识的普及、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与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与弘扬峄城的乡土文化、历史文化、运河文化、石榴文化等特色文化结合起来,并广泛开展书画展览、读书知识竞赛、读书征文等活动,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舞台,成为促进广大农民学习知识、提高素质的文化平台,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人气指数提升乡村文明

    在省级农家书屋底阁镇张庄村的农家书屋里,4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挤了30多位前来看书学习的群众,农家书屋成了乡村人气最旺的地方。村党支部书记张思永说:“自从有了这书屋,村民一下子‘活’起来了,打牌、酗酒的明显减少,文明新风吹遍了乡野。”

    农家书屋的建设激发了各界参与的积极性,社会新风拂面而来。枣庄市新华书店和发改局分别在峨山镇大鲍村、吴林街道曹庄居帮建一处农家书屋,该市规划局帮扶黄庄建设农家书屋一处。社会各界捐赠图书近2万册,其中丰源煤电公司一次捐赠图书7000余册。

    “知识富民,文化育人。”峄城连续两年将农家书屋工程列为区委、区政府为民办的8件实事之一,作为德政工程、惠民工程、民生工程进行建设。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广大农民群众的言行举止、生活品位,他们追求富裕的生活和良好的环境,更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群众 秋延迟 蔬菜 辣椒
下一篇 :改版致读者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