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开局之年”好开局


    本报记者 余向东 黄朝武 高杨

    2011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三农”工作砥砺奋进、再创佳绩的一年,更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历尽艰辛、全面丰收的一年。在这个“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坚持“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提高效益,增加收入,提升能力,防范风险,改革创新,收获了累累硕果,取得了骄人业绩。

    这一年,粮食生产实现创纪录的“八连增”,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亮点;农民增收“八连快”,有望成为新世纪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畜牧业生产和“菜篮子”产品稳定增长,棉油糖、果菜茶等实现新世纪以来首次全面增产;农田水利建设迎来历史性机遇……

    这一年,荣耀与挑战并存、困难与机遇共生。粮食生产是在“七连增”的高基数基础上,在年初北方地区冬春连旱、年中南方部分地区旱涝急转境况下,在管理国内通胀预期任务加重、国际粮价不断波动背景下取得的,实属来之不易。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抑制通胀、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为我国从容有效应对国内外复杂局面、保持国民经济强劲发展势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书写了完美答卷。

    成就鼓舞干劲,过程彰显努力。2011年农业农村经济的整体推进,见证了党中央驾驭纷繁复杂局面、巩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重视和改善民生的决心和能力,体现了各级政府、农业系统和相关部门,以及亿万农民群众,同心同德,迸发出重农抓粮的空前热情。

    重农政策出台频率之密、针对性之强、含金量之高再超以往,各地各部门通力协作、积极作为,粮食丰收势在必得

    9884.5亿元!这是中央财政安排用于2011年“三农”的支出,比上年增加1304.8亿元,增长15.2%。而实际投入规模,将首次突破1万亿元。

    11424亿斤!这是2011年的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加495亿斤,再创历史新高。粮食生产实现“四个首次”:首次迈上11000亿斤的新台阶,首次连续5年稳定在10000亿斤以上,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实现连续8年增产,粮食人均占有量首次达到850斤的新水平。

    “今年粮食丰收来之不易,三大主粮总产量超过5亿吨,为抑制通胀作出了突出贡献,未来中国粮食增长仍大有潜力。”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产量创新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政策力度加大,播种面积增加,抗灾及时有效,科技服务到位等。

    2011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水利,国务院多次召开常务会议和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并首次开展“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可以说,在粮食生产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能见到政策因素在其间发挥的强有力的引导、扶持作用。在小麦遭遇冬春连旱时,中央财政在已安排各项涉农资金基础上,再安排129亿元资金支持粮食生产和抗旱工作,对抗旱浇水、弱苗施肥,以及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东北大棚育秧、西南和西北地膜覆盖等给予补助;在夏粮和秋粮收购之时,国家实施政策托底,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在部分地区实行临时收储等政策性收购,让农民种田吃下“定心丸”;对于调动农民种粮具有直接导向的“四项补贴”资金总规模再创新高,达1406亿元,比上年增加180亿元。

    在中央政策调动下,各地各部门通力协作、积极作为。农业部结合“百乡万户”调查,组织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采取分片包干、蹲点指导、进村入户等形式,指导农民科学种粮。地方各级农业部门加强组织领导,从夏粮到早稻、再到秋粮,紧盯不舍、紧抓不放,千方百计夺取粮食丰收。

    山东德州市齐河县农民杨大超说:“现在种田更容易了,用什么品种,什么时候施肥、浇水、打药,都有专人技术指导和提供服务,产量也上去了。”杨大超的感受,道出了亿万种田农民的共同心声。

    从深层次说,是我们已经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顺应农民愿望、符合产业要求的中国特色粮食稳定发展道路:始终把粮食安全置于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度,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三农”工作的首位,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主产区建设,健全粮食市场调控体系,建立完备的防灾减灾体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连续 农民收入 农民增收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