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那些用书香点染乡村的人们


    他还通过书屋的藏书化解邻里纠纷。村上有两家人因宅基地闹纠纷,他拿着《中国忍学》送到其中一家,劝他们千万不可感情冲动,万事要以忍为先。经过付炳刚入情入理的劝说,两家人最终尽释前嫌,和好如初。

    湖南 伍松英

    八旬老太办“老党员书屋”

    2009年,“老党员书屋”在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九公桥镇开门迎客。书屋创办人是有48年党龄的农村老太伍松英。前几年,伍松英看到当地村民文化生活匮乏,就萌发了自办书屋让村民们免费看书的念头。书屋建成后,面积约100平方米,有各类书籍近5000册。

    为维持书屋运行和丰富书屋书籍,伍松英老人经常去捡破烂。有时候用捡破烂换来的钱买些新书,有时候就用破烂换一些旧书。

    九公桥镇镇长莫海天说,去年,当他首次听说快80岁的老人家还自费办农家书屋时,确实有点意外,之后便是钦佩与尊敬。他说:“现在,由政府出资,我们已在10个村建立了农家书屋。但由农民自费办农家书屋,至少在邵阳我还没有听说过,新农村建设就需要这样的新风尚。”据了解,该镇已准备给书屋增添2000册新书。

    伍松英开办书屋想法很简单,她就是不想让后代还像她一样,睁眼不识字。她想尽自己一点努力使大家多学点文化,让大家生活得更美好一点。

     山西 侯乃田

    老农办起文化大院

    在太行山腹地山西省左权县芹泉镇中寨村,身患残疾的农民侯乃田,40年如一日坚持天天记事,所记大情小事展现了山区农村的变迁。他还将自己40年中积攒的文化藏品经过整理,办起了一个农民文化大院,免费为当地群众服务。

    2007年,他将儿子位于村中公路旁闲着的一处新建院落作为场地,把3间正房开辟成了图书阅览室,摆放着包括历史、科技、军事、文学、地理、美术、音乐等7大类上百个科目书籍1.2万余册,都是他40余年来自己收藏、热心人捐赠和国家资助的。阅览室里还展示有他收藏的上世纪50年代的公债凭证、60年代的农村工分票、800张历史图片、130种计1300多张全国各省粮票和布票等票证,以及他40余年百余万字的生活记事和31年的家庭日常生活随笔录,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

    左权县委书记孙光堂为侯乃田的记事毅力所感动,写下“四十年天天记事,此毅力人人敬佩”的题词。曾担任当地镇党委书记的崔俊文用“用心收藏,用笔记录,用语传播,这是一种财富,一种精神”评价侯乃田。

    河南 付海水

    俺办“爱心书屋”没想赚钱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平店乡平店村付海水,今年30岁,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供职于平店乡第二中学,业余时间的爱好是创作戏剧小品和电视剧本。

    随着作品不断问世,近年来,他“寒酸”的生活开始逐步改善。2009年,他利用自己的人脉优势到一些文化馆和书店游说“乞讨”,免费获得了一批又一批下架更新或“退役”的图书。他说服家人拿出自己几个月的工资,租房屋、购图书、进设备,不足30平方米的“爱心书屋”终于开门迎客。

    因付海水平时需要给学生上课,书屋一般都是双休日全天开放,逢年过节忙不过来时,他会请妻子在书屋帮忙。通过几年的积累,书屋已拥有古典文学、科普、计生、法制等各类图书3000多种2万多册,这些图书有大有小、有新有旧,读者可以免费查看、借阅,必要时也可以廉价买走。问起书屋的收入情况,付海水付之一笑:“俺干的就是赔钱买卖,压根儿就没想着挣钱发财。俺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和大众财富……”

    湖北 汪新民

    “富不丢猪,穷不丢书”

    在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洗马镇羊角桥村71岁退休教师汪新民老人家低矮破旧的砖瓦房里,到处都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图书,村民们在这里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汪新民从教师岗位退休回到村里后,就一直没有闲着,办剪报,收藏书籍,积累了大量资料。看到村民的文化生活贫乏,缺乏实用的农业科技资料后,他便决定将收藏的“宝贝”全部拿出来,并在家里办起了免费图书室。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积累 传播 办公室 新农村建设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