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惠农政策到位科技推广助力


    安徽最大的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一角。

    肥西县三河镇木兰村。

    今年,安徽省合肥市秋粮生产全面丰收,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粮食总产、单产双双创历史新高。粮食总产量达到320万吨,较上年增加6万吨,粮食单产也由去年的443公斤/亩提高到451公斤/亩,亩均增产8公斤,尤其是一季水稻单产达542公斤/亩,较上年提高26公斤/亩,创历史最高。“上半年遭受60年一遇的秋冬春三季连旱背景下,合肥市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来之不易。其中最主要的是归功于政策好、科技助、措施强。”合肥市农委主任何杰感叹道。

    政策好:“三农”投入大幅增长,一批重点项目实施

    今年,合肥市全面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年共落实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支农惠农补贴资金8.3亿元,较上年增加1.1亿元。加快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全市累计投入财政补贴资金6807万元,水稻、小麦的农业政策性保险面积分别达454万亩和135万亩,投保率分别达90%和89%。

    粮食生产发展的关键是要有良好的项目支撑。合肥市不断优化项目实施环境,加大项目争取和实施力度,确保一批国家和部省级重大农业项目得到积极有效落实。全年实施种植业项目25个,总投资7556万元,其中中央资金5755万元。

    科技助:部省市县四级联动,推进“1+6”高产创建

    何杰介绍说,大力推广良种、良法、良机,努力建设高标准良田,合肥市农业部门实施部、省、市、县四级联动机制,认真开展水稻、油菜、小麦高产创建活动,不断为粮油生产注入科技含量。

    粮食获得高产,首先在品种。农业部门加强与科研单位、制种企业的合作,发挥两系杂交水稻上的科技优势,大力推广优良品种,采取将良种补贴与粮油高产创建活动相挂钩,全市水稻、小麦优质品种种植面积分别为494万亩、146万亩,优质品种率分别达到98%、96%。

    从去年首推“1+4”到今年的“1+6”,合肥市通过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在全市建立了6个部级万亩示范区、85万亩省级良种推广示范区、30个市县级千亩创建示范片,推行水稻种苗统种统育等技术,使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单产再创新高,达723公斤/亩,较上年增加18公斤/亩,已成为粮食增产的支柱、科技示范的样板、标准化生产的楷模、农业发展的亮点。

    按照“巩固高产田,提升中产田,改造低产田”的思路,合肥市积极实施优粮工程、种子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提高土地的产出能力。今年以来,全市共投入2280万元,在长丰、肥东、肥西县实施了标准化农田建设项目,新建标准良田面积3万亩。

    措施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农业部门全力落实

    “合肥市历来把稳定粮食生产摆在农业工作的重要位置。特别是针对年初的特大干旱,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作出部署,市分管领导多次深入一线指导和督办,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努力抗灾保丰收。”何杰告诉记者,为支持抗旱,市县财政迅速投入抗旱资金1680万元,从淠史杭枢纽和巢湖、长江调水补水,首次将两湖四水汇聚合肥,累计提水3.5亿立方米,确保了雨前栽插水稻260万亩,雨后累计栽插面积达295万亩。为实现粮食增产目标,合肥市农业部门出台方案,实施粮食生产“双千双增”工程,建立了100个单产1000公斤和亩均效益千元以上的示范区,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万吨。大力主推超级稻双增一百(亩均增产100斤,节本增效100元),建立一批“三区一田”(百亩核心方、千亩核心片、万亩辐射区和超高示范田)基地,使百亩核心方、千亩核心片、万亩辐射区和超高示范田亩产分别达到700公斤、650公斤、600公斤和723公斤。

    在春耕、“三夏”和“三秋”期间,合肥市农业部门未雨绸缪,专门制订春耕、夏收夏种和秋收秋种工作方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面对面、手把手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难题。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杨丹丹采写资料图片由安徽省农委提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水稻 核心 小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