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农村公路的浙江特色


    黄璟 本报记者 孙维福

    如果说一条条农村公路、一辆辆乡村客运班车是浙江农村公路建设的“显性”成绩,那么,体现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的科学发展观则是“隐性”成绩。正是科学发展观,引领着乡村康庄工程的筹划和实施。

    2003年以前,浙江农村公路建设每年仅完成几百公里,最多的年头才1000多公里,而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后,每年的建设速度提高了10至20倍。在推进乡村康庄工程阶段,全省每年新增农村公路均超过一万公里,2004年新增农村公路近1.8万公里。截至2010年底,浙江省农村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29亿元,其中省级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村群众投入各占1/3左右。

    成就背后的内因探源

    浙江省交通系统总结认为,农村公路8年“脱胎换骨”,离不开以下方面:“以人为本”是乡村康庄工程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全省总人口中占绝对多数的是3600万农民,乡村康庄工程以解决农民的出行便利、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己任,实实在在地贯彻和践行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协调”是乡村康庄工程的基本战略布局。乡村康庄工程着眼于城乡全面协调发展,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着眼于交通自身全面协调发展,推进公路、水路共同发展和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协调、衔接。“可持续发展”是乡村康庄工程的长远谋划。乡村康庄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实践和探索,如农村公路建设体制、管理机制、养护模式、客运政策等,都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着眼于农村公路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这样说,将目光投向农村公路,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乡村康庄工程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

    的确,浙江的农村公路建设,在大规模展开之时便深深打上了统筹城乡发展烙印,日益呈现阶段性需求特征——通达、成网、长效。

    通达,是直接目的。八年来,浙江在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中,始终将通达作为首条主线。

    成网,基于最大化农村公路效益的普遍追求,成为浙江打造现代交通“三大建设”和打造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公路领域的具体实践。

    长效,契合持续发展理念的农村公路战略转型。在“走得出”之后,如何让农民“走得方便,走得好”,已成为浙江公路行业努力破解的课题。

    “建设是基础,养护管理是保障,运输是目的。”这是浙江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得出的科学论断,并成为行为准则。

    对应三条主线,浙江农村公路建设“五结合”、管理养护“四有”以及覆盖农村公路安保、农村客货运体系等各环节的四网目标,都在围绕“建设有浙江特色的农村公路”这个核心展开。

    进入新阶段的“四轮驱动”

    审视过去的8年,我们不难发现,浙江农村公路建设在推进到2007年的时候,做了一个动作不小的“转弯”。

    这一年,省交通厅专门印发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意见。该意见旨在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为新农村建设当好“先行官”。

    以此为标志,浙江农村公路建设从加快推进的单一维度,正式转向建管养一体化发展的多维并进。

    时过3年,在2009年召开的全国公路局长会议上,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省公路管理局局长李良福这样告诉同行说,经过3年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浙江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步伐全面加快,初步建立了“四有”(有章、有人、有钱、有招)的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机制。

    特别是在乡村公路日常养护方面,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因路制宜,分别建立了乡管统养、乡管村养、乡管民养、乡管市场养等灵活多样的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机制。如经济发达地区的嘉兴海宁市以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为依托、以半专业养护队伍为主体,实行“四化八统一”的模式(队伍专业化、管理制度化、养护规范化、设施标准化;统一管理模式,统一站房设备,统一人员配备,统一养护内容,统一养护标准,统一资金管理,统一信息管理,统一台账资料)。欠发达地区如衢州江山市各乡镇建立起“一个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站、一支养护专业队伍、一名由村主任兼任的农村公路监督员、一个由养护工担任的农村公路信息员”一竿子插到底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网络,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闯出了一条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新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相结合 强化 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