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质量,省里还制定颁布了建设标准和验收办法,对通过认定的功能区,省里进行统一编号,并建立电子地图和数据库档案,谁是管护责任人,谁是责任农技员,路、渠、泵站、防护林由谁管护一目了然。同时,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跟进“三位一体”等服务,确保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真正种粮产粮。
浙江省农业厅总农艺师王建跃告诉记者,以政府为主导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体现了高度市场化的浙江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决心。自去年开始,浙江已建成了1199个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142.4万亩。浙江的目标是五年内建成500万亩。
粮食生产功能区由政府做后台进行投入,确保粮食生产;现代农业园区则由业主投入为主,试图在产业的融合和提升上取得突破。
地处浙北平原的嘉兴市,是新兴产业扩张的一个典型代表。
嘉兴原是闻名全国的产粮大市、畜牧养殖大市,并没有多少旅游资源。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畜牧养殖带来的面源污染日趋严重,逼着嘉兴对农业进行思考:如何改散养为小区集中养殖,如何通过循环经济,既治理面源污染,又提高粮食产量?
“两区”建设为嘉兴农业变革提供了契机:“现代农业园区”大多建在丘陵山坡上,因为花卉苗木、果品等特色产业的集聚发展,不仅让园区风景面貌一新,而且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具有了吸引游客前来休闲旅游的基本条件。
如今,走在嘉兴的沿江、沿湖、沿路,各具特色的农业休闲旅游景点比比皆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成为嘉兴农业“接二连三”产业链中的亮丽风景。嘉兴市分管农业副市长陈越强表示,“两区”建设为嘉兴的休闲观光农业园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使得更多的资源向观光园倾斜,从而很好地挖掘了园区内的传统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
“两区”建设为浙江现代农业发展带来勃勃生机,浙江农业开始发生质的变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专业分工、合作化经营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农业体系基本形成。可以预计,浙江现代农业发展即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但是,市场经济不可能“画地为牢”,现代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生产要素的外溢将“势在必行”。如何通过“两区”建设,在省里确保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业产业效益的同时,进一步发挥浙江资金、管理、人才的优势,充分利用外地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特点,将“浙江农业”快速培育成“浙江人农业”?
浙江人将目光投向了省外,投向了海外,他们要在全国、全球范围内配置农业资源。
今年3月份,在省经济技术合作办公室、省农业厅支持下,“浙江省农业投资与区域合作促进会”挂牌成立。在一些地方阻拦外出投资,力求自保的大环境里,浙江人的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再一次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挂牌次月,促进会就很快与昆明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促进会高调宣布,“十二五”期间,将组织百亿资金,西进昆明,打造昆明农业总部经济园区、浙商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园区、农产品物流园区。在促进会的规划中,他们还将布局新疆和黑龙江。在浙江人看来,这三个地方都可以与浙江农业形成高度互补。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已有50万浙商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农、林、牧、渔等产业,承包土地面积300余万亩;而在国内的浙江人已跨省承包5000万亩土地务农开发,面积已超本省耕地,相当于再造一个浙江农业。
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赵兴泉告诉记者,浙江经济连续多年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浙江人的“无中生有”,通过对各类资源重新配置、整合,让天下资源为我所用,农业外拓再造一个浙江,是“无中生有”的杰作。
浙江农业的外拓发展,绍兴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绍兴是传统农业大市。改革开放以来,绍兴的农业产业结构作出了重大调整,茶叶、畜牧、水产、蔬菜等一大批特色产业脱颖而出,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绍兴农业发展产生了新的矛盾和困难:一方面,发展空间日趋逼仄,难有回旋;另一方面,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农业企业的资金、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亟须外溢。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1-21/175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