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盐碱洼地上“长”出的高产神话


    于是,2005~2010年,封丘选择一些远离县城、20多年未搞过开发、紧邻黄河的背河洼地为代表的地区作为项目区。“比如荆宫乡4万亩项目区,其中1.5万亩基本秋季年年绝收,那里农业基础设施最薄弱,灌排体系差,缺井、缺电、缺建筑物配套,且交通不便,收获常靠肩扛,新开路渠多,土方量大,建设难度大,投入多。”封丘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王凯强调说,“但这些区域总体来讲土层深厚,地上地下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处于豫北优质小麦、水稻的最佳生产区域,建成后效益最明显,最能体现开发价值,最受群众的欢迎。实施后,荆宫乡三年土方一年完成,高标准甚至超标准开挖,彻底改变了项目区落后的农业生产条件和交通条件。”

    昔日的背河洼旱涝田变成了稳产高产田,同样是种地,开发前后的巨变让农民打心眼里欢喜

    自河南省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建设以来,经过几年的集中开发建设,封丘县总面积26.66万亩的项目区机井由原来平均150~200亩一眼变为现在60亩左右一眼,实现渠相通,路相连,输变电线路配套,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得到彻底改善。2009和2010年又通过实施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大力发展引黄灌溉,彻底改变了地在黄河边却用不上黄河水的状况,同时起到改水治土、节约生产成本的作用。

    同样是种地,开发前和开发后的巨变让农民打心眼里欢喜。黄陵镇庄呼村农民赵振录说:“过去浇地用柴油,井少,得几百米水带,浇一亩地要20多元。后来用电,但是得从村里扯线,光电线得几里地长,浇一回真费事。农业综合开发后,机井多了,电也通到了地头,合闸出水,浇一亩地十来块钱。现在还引来黄河水,用河水浇地的成本每亩只有五六块钱,真是既省钱又省力。”

    “经过综合治理后,昔日的背河洼旱涝田变成了稳产高产田。”封丘县农业局局长王振洪介绍道,通过加大科技投入,综合引黄灌溉改土、增施有机配方肥和农家肥、深耕改土、秸秆还田等措施,使项目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由过去的不足1个百分点上升到1.22个百分点,地力明显增加。前年和今年春季,河南遭遇两次特大旱情,由于项目区灌溉周期由以前的15~20天缩短至现在的7~10天,项目区小麦基本未受到旱情影响。“近年来,项目区粮食单产平均由过去的300多公斤提高到500公斤以上,玉米平均亩产达到600公斤以上,取得稳定高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成立农业综合开发理事会,创新工程管护运行机制,扭转“有人建、有人用、没人管”困局

    对于农开工程的使用寿命来说,工程施工质量是基础,后期的管理维护是保证。记者了解到,在高起点规划、高效益运行的基础上,为确保工程长效发挥作用,封丘县委、县政府通过成立农开理事会,强力推进项目产权制度改革,明晰管护主体,确保群众受益。

    开发伊始,每个项目村都成立了由各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组成的农业综合开发理事会,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全程参与整个农业综合开发的前期准备、中期实施及后期维护等各项工作,为解决筹资投劳、占用耕地、工程拍卖管护等方面的问题搭建政府和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保证了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农业综合开发施工结束后,各村的农开理事会为各项农开设施的维护、管理和使用工作献计献策,监督各项管护制度的落实,确保各种农开设施得到有效的管护、使用,坚决杜绝“有人建、有人用、没人管”的现象发生,从而最大限度地延长农开设施的使用寿命,最大限度地发挥农开工程的效益。

    为了把所有权同管护责任挂钩,使受益农户既是所有者又是管护者,确保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封丘大力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对主要干道和临沟渠林地的林木产权同林木栽植、管护责任以及路渠和附属建筑物管护责任“捆绑”拍卖。以输变电台区为中心,将台区所涉及的井、高低压线路、地埋管道等“捆绑”拍卖给村电工,由电工负责日常维护管理、使用,为农户提供优质低价的专业化服务。按照有偿使用的原则,采用竞争定位或井位农户承包的办法,明确每眼机电井的管护主体。

    “不打无主井,不栽无主树,不建无主建筑物。”封丘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吴继杰介绍道,产权的承包拍卖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所得拍卖资金除管护外全部用于乡村土方工程补贴,缓解了乡村筹资困难的问题,探索了新时期解决群众筹资投劳的途径;二是有效落实了质量监督;三是明晰了产权,提高管护的自觉性。通过强化产权改革,全面落实明晰工程产权,使项目工程真正管护到位,发挥了最大的工程建设效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综合开发 粮食 平原 林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