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这样的分洪闸,在汉寿县围堤湖、澧县西官垸,以及全省多个地方都已建成。
从水患、水害到水利,从与水相争到为水让路,湖南人不甘人后,勇闯新路。最具代表性的洞庭湖治理、中小河流整治、病险水库除险,以及山洪灾害防御等安全水利建设,无不闪耀着其中的智慧。
以洞庭湖治理为例,过去防洪一味靠“堵”,1998年洪水之后,洞庭湖治理由“堵”变为适当的“疏”。十几年来,投资120多亿元,先后实施平垸行洪、移民建镇、退田还湖、长江干堤加固、城市防洪等重点工程,扩大洞庭湖调蓄面积779平方公里,增加调蓄容积34.8亿立方米,洞庭湖竟然长大了一半!
人给水出路,水给人活路。水利专家说,再遇到大洪水,洞庭湖水位将明显降低。在一般平水年,洞庭湖区再也看不到洪灾景象。
2009年,总投资128亿元的新一轮洞庭湖综合治理工程启动,项目完成后,在满足长江整体防洪的前提下,洞庭湖区将实现小洪水不受灾、大洪水少受灾、特大洪水有计划分洪。
在邵阳市邵东县蒸水上游的芽江水库,记者看到,数十位民工冒着细雨在坝基上抓紧施工。这座1977年建成的小Ⅰ型水库,经除险改造后,不仅可以保证防洪安全,还可新增蓄水15万立方米,改善农田灌溉面积850亩。
由于山丘多、地形复杂,山洪灾害防御是湖南防汛抗灾的难点。据调查,全省山洪灾害易发区面积7.13万平方公里(占省国土面积34%),涉及96个县市区1611个乡镇594万人。
“我市处于干旱地带,但山洪灾害又很严重。现在我们7个重点县已完成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性措施建设,今年上半年44座小Ⅰ型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明年汛期前还将完成89座小Ⅰ型病险水库治理。”邵阳市委书记童名谦对记者说。三年前,他从作为全国扶贫主战场之一的湘西州调来全省人口最多且同样是后发展山区的邵阳,为改变该市水利基础薄弱的现状,通盘谋划,呕心沥血,累得头发都快掉光了。
正是有一批像童名谦这样的精英分子的努力,经过多年摸爬滚打,湖南探索出了“以防为主、以避为上、以人为本”的系统防御模式,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为全国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提供了经验,得到国家防总高度肯定,并在全国加以推广。
创新是改革的急先锋,要改革必须要有创新。湖南敢于担当,再次彰显!2011年,长株潭城市群被确定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湖南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水利综合改革试点省,9月初,国家水利部、湖南省政府批准的《湖南省加快水利改革试点方案》,明确了湖南水利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将在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投融资体制、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和水价机制等五方面进行改革攻坚,破旧立新,为全国水利改革探索和积累经验。
这项改革的最大亮点之一是以长株潭为试点,实施城乡水务管理一体化,变“九龙治水”为“一龙管水、合力治水”,对供排水、节水、污水处理回用,以及水资源综合利用、保护和防洪排涝等统筹规划,力争到2013年基本建立覆盖市县乡三级的水务统一管理体系。
改革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比如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补充、社会参与”的稳定投入机制。在水利建设管理方面,实现建设主体和监督主体的分离。其中,对纳入水利建设整体规划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让农民直接参与建管,明晰产权归农民,确保工程建得成、用得起、长受益;对小型水库等公益性水利工程,建立“以钱养事”的守护员制度,守护经费纳入地方财政,同时将强化以乡镇水利站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为重点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落实人员、编制和经费等。
湖南省副省长徐明华说,要真正把水利建设、水利管理和水利改革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以建设强基础,向管理要效益,靠改革促发展。
对水利的改革发展,敢为人先的湖南人信心满满:流域管理,湖南做到做好了,全国也就做到做好了;湖南水利搞好了,从水利大省变成水利强省,就可以为全国水利建设提供更多的模板和借鉴。
湘江之滨,凭栏远眺,无不令人心潮澎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0-28/174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