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上善之水润三湘


    洞庭湖水浸润的成片农田。

    □□本报记者 唐园结 王一民 吴砾星 黄朝武

    吾道南来,原系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靠山威自重,临水气自豪。长沙岳麓书院大门口的这副对联,颇能抒发湖南人亲水、爱水、敬水、重水的豪情。

    湖南因水而名。浩浩长江擦肩而过,汤汤洞庭横无际涯,湘资沅澧“四大水系”纵横滋润三湘大地;

    湖南拥水而重。淡水面积1.35万平方公里,5公里以上河流5341条,还有星罗棋布的1.3万余座水库,占全国水库总数的七分之一,总量雄居全国之首;

    湖南治水而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湖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领跑全国,建成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万亩以上灌区均全国第一,“鱼米之乡”享誉内外,水稻产量多年稳居全国第一,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

    ………

    水,福泽三湘的同时,也在考验三湘,挑战三湘。

    千百年来,湖南人都在围绕水做文章。水多了、水少了,来早了、来晚了,他们都要认真对待,从不马虎。

    好在,湘人共济,天佑三湘。近年来,在湖南省委省政府带领下,湖南人看重水、善谋水、会管水,对水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为其所用。湖南水利雄风再展,治水兴水改革,引领中部,示范全国。

    “今年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对湖南是一个崭新的契机。”湖南省委书记周强谈到新时期水利工作时说,“湖南既是农业大省,也是水利大省。立足新阶段、新局面,必须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高度重视水利基础建设,大力推进安全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不断深化水利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立人水协调的现代水利体系。”

    近日,记者深入湖南部分县市采访,强烈感受到四水流域治水兴湘的激荡脉动,湖南水利正向“江河安澜、保障有力、水域秀美、生态友好”的目标阔步前行。

    湖南是水利大省,但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全省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湖南省委省政府深刻理解“水安则邦安,水兴则邦兴”的宝贵思想,把水利摆在全局突出的战略位置,出台“组合拳”,推动水利可持续发展。

    9月19日下午,邵阳市隆回县羊古坳乡雷峰村,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传遍世界:袁隆平院士率领的团队育成的杂交水稻品种“Y两优2号”,亩产达到926.6公斤,超级稻第三期攻关目标提前实现!

    测产攻关田沟渠中的水,从庆祝的人们脚下静静流过。放眼望去,田成方、渠相连、水相通,旱能浇、涝能排。“水稻高产,水利功不可没。”专家们感慨地说。

    农谚说:“多收少收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水。”已从骨子里把水利对于农业生产的基础性作用,刻画得无以复加。

    湖南对水利的重视,不是一时的激情,而是长久的历史积淀。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水利摆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视、精心谋划,用半个多世纪时间,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治水兴湘画卷:

    一大批重大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洞庭湖区防洪排涝体系初步建成,农田水利设施及山丘区灌溉体系不断完善,水资源节约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水利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成功战胜多次特大洪涝干旱灾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水安则邦安,水兴则邦兴”。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初,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作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重要论断,全面吹响了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号角。

    在这一重要的历史节点,湖南人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对自身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湖南是水利大省,但不是水利强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管理方式粗放,用水总量接近红线,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流域防洪标准不高,缺乏一批控制性防洪工程;9000余座小Ⅱ型病险水库和7600多处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时刻威胁百姓安全。水患不除,水害便乘虚而入。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山洪泥石流严重;旱情愈加复杂,今年湖南超过一半的国土面积一度发生中旱和重旱,“十一五”洪旱灾害年均损失在120亿元以上。水情仍然是最大省情,水患仍然是心腹大患,季节性缺水和局部水质差仍然是影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突出问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水稻 干旱 农村饮水安全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 金凤牧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