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钱粮双增和谐变奏


    一缺一补,不仅让徐州设施菜稳健前行,也让设施农业异彩纷呈“花开千朵”:“果都”丰县、沛县,果品面积达40多万亩;“银杏之乡”邳州,是全国银杏生产五强县;丰县、沛县、铜山三县(区)交界,50万亩牛蒡、山药、芦笋、西兰花远销国内外;邳州、铜山、贾汪的百万亩大蒜区,规模在全国属前三名;此外,新沂的板栗、洋香瓜、铜山的韭黄、睢宁的苔干,都远近闻名。

    如今,徐州的设施农业,已经迈出国门,远销海内外。大蒜、牛蒡、西兰花、芦笋等40多种农副产品远销日本、加拿大、美国、东南亚等72个国家和地区。

    一收一放产业链

    2010年9月,徐州市对全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做出新一轮的详尽规划,确立了现代农业近期发展目标:到2012年,全市完成“十百千万”农业提档升级行动计划和“1+4工程”建设,即新增10个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新增100万亩设施农业、实现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产值155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近万元;肉鸭、奶业、大蒜、林果四大产业体系特色优势更加突出,产业链进一步延伸。

    而在这一系列目标中,“特色”成为常葆农业“青春”的根本所在。凭借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依靠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依托技术手段提升“特色”成为徐州农业发展中的亮点。

    有着5年多食用菌生产经验的睢宁县官山镇黄淮食用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刚刚完成了一个大动作: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一期230个“恒温棚”已经进入新一轮的投产阶段。记者看到,园区里清一色的蓝色大棚,显得蔚为壮观。

    公司经理王超介绍说:“依托科技,我们将原有的产品,提升品质、打造特色,闯出品牌。”现在,该公司的产品,从春秋出菇到365天全年出菇,从5、6元的普通菇到30~50元的口感菇,从一天产几斤菇到一天产20吨菇,特色食用菌正是在科技、速度、效益、质量中不断形成。”

    收紧低端农业,鼓励拉长农产品产业链,实施绿色产业、提档升级、龙头带动等一系列战略措施,为徐州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目前,徐州市拥有各类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4000多家,年产值超千万的企业100多家,超5000万的企业16家。其中邳州的板材加工业,出口量占全国的60%以上,丰县木线条加工占据全国市场的30%,新沂水产品加工,获得出口欧盟的通过证。徐州农业正在凸显特色、延长产业链中迸发新的生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设施农业 水稻 粮食 连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