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本报评论员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农业农村人才规划》)在京颁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个关于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是对《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进一步细化落实,是新时期推进人才强农战略的行动纲领。颁布和实施这个规划,对于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人才是强国之本,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之本。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任务比以往更加紧迫,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但是,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我国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强,创业兴业能力不足,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人才分布不合理,高层次人才匮乏,人才流失问题突出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长计议,科学安排,统筹推进,并着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去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对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提出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主要措施,把农业科技人才列为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范畴,在重大人才工程中提出组织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在这一背景下,制定实施《农业农村人才规划》,对更好实施人才强农战略进行整体部署,这是对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在“三农”领域的具体落实,也是立足于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科学安排。

    《农业农村人才规划》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的人才观,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战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规划提出的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扩大人才规模、改善人才结构、优化人才环境、发挥人才作用”,是在对我国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是面对未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产生的,既立足于现实,又着眼于长远,切实可行、令人鼓舞。规划还提出了未来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培养“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村生产型人才、农村经营型人才、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六方面重点人才,既符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也符合当前“三农”事业发展的需要,任务明确,重点突出,对于推动农业农村人才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贯彻落实好《农业农村人才规划》,推进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不只是农业部门的职责,也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大任务。人才工作的重头在地方,投入的主体也是地方。各地政府和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人才强农战略的重要性,把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提上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要把农业农村人才发展规划纳入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加强统筹协调,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

    落实人才强农战略目标,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服务发展、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原则。必须把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公益事业,政府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建立起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农业农村人才培养要坚持面向生产一线、面向农业科技前沿,注重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锻炼人才,要通过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让农业科技人才和农业系统干部多到农业生产一线,增长才干、砥砺品质;要统筹城乡人才发展、统筹人才梯队建设、统筹人才队伍建设各环节。综合考虑,统筹兼顾;要充分尊重各地的实际情况,鼓励各地根据地方发展需要制定适合各自的人才发展目标、任务、措施,培养适合地方发展的农业农村本土人才。

    落实人才强农战略目标,需要进一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农业农村人才培育、选拔、评价、使用具有特殊性,人才成长周期较长,主要不是靠学历、靠论文、靠评奖决定的,是靠实践锻炼出来的,靠成果检验出来的。因此要遵循农业农村人才规律,解放思想、务实创新,从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使用、激励保障四个环节入手,“不拘一格降人才”,努力构建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工作机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发展现代农业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锻炼 生产一线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