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有爱有家,有爱有希望


    一年级的王从翠同学,还是个小姑娘,每天6点钟起床,打着手电筒赶12里山路到学校。以前上午总是饿着肚子听课,老走神;现在上课时肚子不再叫了。她告诉记者:“牛奶很好喝,奶奶从来没有喝过牛奶,所以我特别想带一包给奶奶喝……”

    13岁的王富仙同学在她的作文中写到:“自从我们吃了牛奶鸡蛋后,同学们身体健康,学习成绩越来越好了。我也真心祝愿同学们不要辜负了好人的关爱,认真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呀!”

    “捐一元·献爱心·送营养”,是中国扶贫基金会于2008年联合多家单位组织发起,旨在帮助四川灾区及贫困地区学生的营养救助项目。

    据负责该项目实施的工作人员王珞玮介绍,此项目2008年成立,其中2010年募得善款近1500万元,2011年募集消费者捐款达1487万余元,将全部用于为云南省部分贫困山区小学生提供每日营养加餐,以及为受助小学提供“爱心厨房”设备。已有80所贫困地区小学校、2.2万余名小学生从2010年的项目中获益。

    记者走访过的几所学校,老师们普遍反映,“政府救助加上社会捐助”的模式,是扶贫济困的有效途径。“爱心加餐”不仅给贫困孩子送上了营养和健康,还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爱的种子。

    青海玉树县·灾后重建项目项目负责人说,灾区的每一条路,每一道沟,每一个山路险弯我都熟悉,项目选择一定要切合实际。

    9月末,海拔4000米的玉树已是雪花纷飞、寒风逼面。4.14玉树地震的重灾区结古镇上,隆隆的机车轰鸣,清脆的钢筋碰撞,交织成一首激越的重建交响曲。援建人员正在用双手渐渐抚平结古镇的“伤疤”。

    中国扶贫基金会玉树灾后重建项目的驻扎地,是一排简易的平房。陈济沧已经在这里驻扎一年多了,这个从大学校园的公益社团开始、立志一辈子做公益的小伙子,已被高原强光染黑的脸上,总是带着灿烂的笑容。他是玉树灾后重建项目处处长,参与了几乎所有重建项目的调研和实施,“这里的每一条路,每一道沟,每一个山路险弯我都熟悉”。陈济沧带着记者等一行5人,驱车行走在颠簸泥泞的山路间,探访恢复重建中的灾区村寨。

    第一站:甘达村。

    在甘达合作社的运输队里,七辆红色大货车醒目地一字排开,合作社理事长巴桑扎西带着14名司机迎候着我们。他对着货车竖起大拇指:“这可是村里的宝,四个月给全村带来56万元的纯收入,全村家家分钱,都尝到了甜头。自包产到户以来,村民们还是头一次从社里分到钱呐!”

    村民松仁是运输队里的一名司机,以前家里收入全靠春季挖虫草,到了冬天还得跟人借钱维系生活,“以后家里再不用借钱了。把挖虫草的收入用来装修一下新房、增添一些家电;我每个月3000元工资,可以满足全家日常需要,一年下来还能有两万左右结余。再干个几年,可以考虑在结古镇上买房子!”松仁眼里满是期待。

    在去年的地震中,甘达村的房屋全部倒塌,受灾十分严重,被选为首批扶贫对象。“进行产业扶贫,一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二要准确瞄准市场。”中国扶贫基金会玉树灾后重建办公室主任王军说,“我们得知甘达村有驾照的村民很多,结合玉树灾后重建中对工程车有大量需求,决定投入近300万元援助甘达村组建运输队。现在甘达村已经摆脱贫困,迈向富裕。”

    第二站:东风村。

    走进三江源一条河畔的东风村,近百座温室大棚让人眼前一亮:饱满的西葫芦满地打滚儿,红红的辣椒坠满秧苗,绿油油的生菜鲜脆欲滴……大棚承包人杨涛来自安徽农村,他满面春风地告诉记者:“我承包了13个大棚,这个大棚的一茬西葫芦就净赚6000多呢,挣的钱寄回老家给上高中的儿子用,累也值得!”

    “地震中,结古镇少量的大棚几乎全部倒塌。”陈济沧回忆起去年震后情形时说。“为了解决吃菜难的问题,我们投资700万元,选址东风村,建设了73座温室大棚,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每天可为结古镇提供1吨新鲜蔬菜,极大缓解了5万援建大军和结古镇12万居民的‘菜篮子’难题。”

    蔬菜种植过程需要杀虫,而当地藏民有不杀生的习惯,所以大棚基本都租给外地人种。东风村村支书达杰向我们介绍:“靠收取温室大棚租金,每年为全村贫困群众增收20万元。”这样一来,本地农民与外来农民实现了“双赢”。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棚 温室 牦牛 连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