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姜博会,汶水两岸飘姜香


    □□梅文 吕然 张奎

    50年前,莱芜就被列为山东省生姜、大蒜、大葱商品基地,莱芜生姜更是连续三届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而今,“莱芜姜,保健康”的美名蜚声国内外,连续成功举办三届的“姜博会”,更是为姜乡莱城竖起了一张响当当的名片。2011年10月10日,2011中国(莱芜)国际姜产业科技博览会的会旗又一次飘扬在齐鲁大地,莱城再次绽放出跃动科技旋律的最美姜乡的独特风采。

    莱芜姜保健康

    秋收时节,莱芜市莱城区寨里镇的田间地头,无处不跃动着一片片生机盎然的喜人景象:一块块枝叶舒展、郁郁葱葱的姜田,与一条条铺盖着白色薄膜的蒜地交相辉映,根块肥厚的生姜与刚刚挺出新芽的蒜苗一衣带水,饱含活力地向人们预告着丰收的喜讯。在大王庄镇国家级生姜试验站科研基地里,温室栽培、节水灌溉、密度试验、种质资源、品种繁育等10个功能区的试验田,更是毫无保留地彰显着莱芜姜享誉海内外的实力资本。

    雪野农博园内,一株株、一簇簇多姿绽放的姜科花卉,不由得让人眼前一亮:“皮薄肉嫩”的莱芜姜还有如此动人的另一面,难怪它能“傲立群雄”敢称国内第一姜呢,其姜块肥大、皮薄丝少、辣浓味美、色泽鲜艳、耐储藏,维生素含量丰富等优点,伴以如此婀娜的姜花,还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这厢还没看够,那厢引经据典、趣味横生的一堂养生讲座,却已让人不得不感叹姜乡莱城的与众不同。“只有让博览会开的有品质、有文化、有特点,与会人员才会觉得有收益,来年还想来此走一遭。”莱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凌云说。

    莱芜种植业历史悠久,“莱芜姜,保健康”并非只是一句口号,自古就有据可考。此次中国(莱芜)国际姜产业科技博览会期间,著名中医文化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副教授曲黎敏从“姜与健康”为题,跟与会者分享了一堂深入浅出的健康养生讲座。许多慕名而来的后来者,眼见容纳五百多人的会场座无虚席,即使站着听完全场也觉得收获满满,意犹未尽。

    “上床萝卜,下床姜”,“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朝食三片姜,赛过人参汤”,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有关姜的俗语,在曲黎敏教授的讲解中,不再是不明其详的死板“方程式”,而变成了一个个细致具体的“反应原理”,印在了众多听众的心里。“还真是不听不知道,原来在被曲教授称作‘自救宝典’的《伤寒论》中,竟有一半以上的方子含有干姜或生姜成分。干姜入肺经,可以去除脏腑陈寒,温肺化痰,有通心助阳的功效。生姜入胃经,益脾胃。这届姜博会,我开的更有收获了。”听完讲座,来自四川的客商陈先生感慨不已。

    有调查结果显示,抑郁症已经逐渐成为人类第一号心理杀手。古语有云,忧思伤脾,而生姜正可以益助脾胃。西医研究也表明,生姜有抑制癌细胞活性,降低癌细胞活性的功效,还可以起到防癌的作用。一些在中医药典籍中艰涩难懂的药理、医理,经过曲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顿时变得生动活泼、趣味横生,并且浅显易懂。人们对“多吃姜,保健康”这句话,不由自主地牢记在心了。

    科技助跑“姜产业”

    连续举办四届的莱芜姜博会,从首届“中国生姜博览会”到2011中国(莱芜)国际姜产业科技博览会,名头称谓中不变的,是“姜博会”三个字;不断在变的,却是科技助推生姜产业发展的无限作用力。短短4年,莱芜姜农和深加工企业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把优良的产品展示开来,把发展的资源引到身边,利用科学技术延长产业链,做大做强了“姜文章”。

    山东省万兴食品有限公司就是在这条产业链上大展拳脚的企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该企业的姜类产品已经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每年加工、出口农产品40万吨以上。山东盛德泰食品有限公司由桃产业做起,是有着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授权起草“糖水桃罐头”国家标准资格的荣誉企业,2005年介入姜产业后,短短几年就将这项产业发展的风生水起。目前,该企业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携手,研究成果琳琅满目,已联合开发出养生姜茶等十余种生姜精深加工产品,其中有三个产品系列和工艺还填补了国内空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生姜 连续 萝卜 干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