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自2009年起,农业部在800个县实施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3年来,这些示范县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中,不断创新推广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近期,本报派出记者奔赴部分示范县进行实地采访,自本期起,科教周刊开设“走进农技推广示范县”专栏,陆续报道部分示范县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中的创新举措。
□□本报记者 程鸿飞 通讯员 尚书祎 马小净
秋风送爽,穿行于河北省玉田县的田间垄上,处处闪现着丰收的景象。作为首批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县之一的玉田县,是如何发挥好农技人员的辐射、引领作用,如何推进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突破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呢?围绕这些问题,记者日前在玉田县进行了深入采访。
农民的“靠山”和“财神”
陆凤山是玉田县石臼窝镇芝麻窝村的一位普通农民,做了半辈子的“田把式”的他近几年却因为小麦犯了愁。无论从前期选种还是到种植过程都循规蹈矩进行,小麦长势上也看不出什么端倪,可一到麦收时就傻了眼——每亩单产才二三百斤。迷茫中,镇农技推广区域综合站的农技人员上门勘验土壤,准确判断为小麦红吸浆虫所致,并及时指导农民在小麦拔节开花时科学防治,每亩仅花费五六元就扼制住了肆虐的虫害。当年,陆凤山家里的小麦亩产提升到450多公斤。一提起此事,陆凤山就不住点头称赞:“区域站就是我们农民的‘靠山’,农技员就是我们心中的‘财神’。”石臼窝镇是玉田县的粮食主产区,镇农技推广区域站站长李卫军介绍说,当时虫灾最严重的农户小麦亩产仅40多公斤,面对干瘪的小麦,农户束手无策,区域站农技人员硬是加班加点用脚把全镇28个村的麦田全部走了一遍,每个村都进行取土检验,有针对性地指导不同地区的农户科学防治虫害,全镇小麦平均亩产迅速恢复到425公斤以上。
“区域站可是帮了我们村的大忙!”该县玉田镇小陈府村蔬菜基地也是镇区域站的受益者,基地管理者李建军介绍说,该村去年投资500多万元建成几十个蔬菜棚室后,玉田镇农技推广区域站就成了这里的“娘家人”。从选种播种、测土化验、农残检测、生物和物理防病治虫到品牌注册、市场销售等提供了全方位的免费服务,区域站还引导该村成立了昊德专业合作社。在区域站的帮扶下,小陈府村蔬菜基地实现了无公害化生产,外销产品供不应求,每亩纯收入高达两三万元。
在玉田,像石臼窝镇、玉田镇这样的农技推广区域综合站共有8个,均是由县农牧局垂直管理的政府公益性推广机构,目前镇区域站的农技人员总数达126人,区域站的服务范围包括粮食、蔬菜、林业、畜牧和其他多种经济作物,直接辐射带动全县420个联建村。区域服务站成立仅一年多时间,通过为农民提供零距离服务、送科技下乡、立体式培训,农技人员真正和农民群众打成了一片,成为他们解决农业问题的好老师,农村致富路上的“助跑器”。
据了解,农技示范推广项目实施以来,该县共发布农业技术和农产品信息1200余条,全县42万亩小麦的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9%,小麦红吸浆虫得到有效控制,引进推广粮食新品种45个,培养农业示范户1000多户,建立蔬菜合作社44个,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如今,“田里有困难,就找区域站”已经成为玉田农民的一种习惯。
突破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在玉田采访,无论是与农民、农技人员攀谈,还是和农业主管机构的领导干部交流,你都能感受得到一种昂扬的干劲儿和冲劲儿,更能从一村一户的增收变化中感受到农业的发展速度。
玉田是京津唐中心地带的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该县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优质蔬菜基地重点县”等多项荣誉。但玉田县委、县政府认识到,只有农民素质的提升和理念的转变才是实现农业强县的根本所在。为此,该县十分重视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工作,站在强县富民的高度深入推进农技推广体系改革。
玉田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中,最有特色的要数农技推广区域综合站了。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少,无法与众多农户有效对接实现技术的推广和科技的转化,一直是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玉田在突破这“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进行了大胆尝试,从去年3月起,按照不同的区域划分,先后在全县成立了8个农技推广区域综合站,覆盖全县20个乡镇。区域站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为确保工作高效有序进行,该县专门从社会公开招聘120名农技人员,今年将再招聘55人分别充实到各站。除选派部分农技专家到区域站进行分头培训外,还定期对区域站农技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每名科技人员再直接分包10户科技示范户,负责全程指导服务。这样,逐步建立起专家培训农技人员,农技人员指导服务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影响带动普通农户的“裂变”服务模式。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0-12/173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