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玉田农技推广“接力赛”强县富民

零零社区网友  2011-10-12  互联网

    开栏的话:

    自2009年起,农业部在800个县实施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3年来,这些示范县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中,不断创新推广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近期,本报派出记者奔赴部分示范县进行实地采访,自本期起,科教周刊开设“走进农技推广示范县”专栏,陆续报道部分示范县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中的创新举措。

    □□本报记者 程鸿飞 通讯员 尚书祎 马小净

    秋风送爽,穿行于河北省玉田县的田间垄上,处处闪现着丰收的景象。作为首批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县之一的玉田县,是如何发挥好农技人员的辐射、引领作用,如何推进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突破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呢?围绕这些问题,记者日前在玉田县进行了深入采访。

    农民的“靠山”和“财神”

    陆凤山是玉田县石臼窝镇芝麻窝村的一位普通农民,做了半辈子的“田把式”的他近几年却因为小麦犯了愁。无论从前期选种还是到种植过程都循规蹈矩进行,小麦长势上也看不出什么端倪,可一到麦收时就傻了眼——每亩单产才二三百斤。迷茫中,镇农技推广区域综合站的农技人员上门勘验土壤,准确判断为小麦红吸浆虫所致,并及时指导农民在小麦拔节开花时科学防治,每亩仅花费五六元就扼制住了肆虐的虫害。当年,陆凤山家里的小麦亩产提升到450多公斤。一提起此事,陆凤山就不住点头称赞:“区域站就是我们农民的‘靠山’,农技员就是我们心中的‘财神’。”石臼窝镇是玉田县的粮食主产区,镇农技推广区域站站长李卫军介绍说,当时虫灾最严重的农户小麦亩产仅40多公斤,面对干瘪的小麦,农户束手无策,区域站农技人员硬是加班加点用脚把全镇28个村的麦田全部走了一遍,每个村都进行取土检验,有针对性地指导不同地区的农户科学防治虫害,全镇小麦平均亩产迅速恢复到425公斤以上。

    “区域站可是帮了我们村的大忙!”该县玉田镇小陈府村蔬菜基地也是镇区域站的受益者,基地管理者李建军介绍说,该村去年投资500多万元建成几十个蔬菜棚室后,玉田镇农技推广区域站就成了这里的“娘家人”。从选种播种、测土化验、农残检测、生物和物理防病治虫到品牌注册、市场销售等提供了全方位的免费服务,区域站还引导该村成立了昊德专业合作社。在区域站的帮扶下,小陈府村蔬菜基地实现了无公害化生产,外销产品供不应求,每亩纯收入高达两三万元。

    在玉田,像石臼窝镇、玉田镇这样的农技推广区域综合站共有8个,均是由县农牧局垂直管理的政府公益性推广机构,目前镇区域站的农技人员总数达126人,区域站的服务范围包括粮食、蔬菜、林业、畜牧和其他多种经济作物,直接辐射带动全县420个联建村。区域服务站成立仅一年多时间,通过为农民提供零距离服务、送科技下乡、立体式培训,农技人员真正和农民群众打成了一片,成为他们解决农业问题的好老师,农村致富路上的“助跑器”。

    据了解,农技示范推广项目实施以来,该县共发布农业技术和农产品信息1200余条,全县42万亩小麦的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9%,小麦红吸浆虫得到有效控制,引进推广粮食新品种45个,培养农业示范户1000多户,建立蔬菜合作社44个,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如今,“田里有困难,就找区域站”已经成为玉田农民的一种习惯。

    突破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在玉田采访,无论是与农民、农技人员攀谈,还是和农业主管机构的领导干部交流,你都能感受得到一种昂扬的干劲儿和冲劲儿,更能从一村一户的增收变化中感受到农业的发展速度。

    玉田是京津唐中心地带的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该县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优质蔬菜基地重点县”等多项荣誉。但玉田县委、县政府认识到,只有农民素质的提升和理念的转变才是实现农业强县的根本所在。为此,该县十分重视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工作,站在强县富民的高度深入推进农技推广体系改革。

    玉田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中,最有特色的要数农技推广区域综合站了。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少,无法与众多农户有效对接实现技术的推广和科技的转化,一直是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玉田在突破这“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进行了大胆尝试,从去年3月起,按照不同的区域划分,先后在全县成立了8个农技推广区域综合站,覆盖全县20个乡镇。区域站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为确保工作高效有序进行,该县专门从社会公开招聘120名农技人员,今年将再招聘55人分别充实到各站。除选派部分农技专家到区域站进行分头培训外,还定期对区域站农技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每名科技人员再直接分包10户科技示范户,负责全程指导服务。这样,逐步建立起专家培训农技人员,农技人员指导服务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影响带动普通农户的“裂变”服务模式。

    农技员艾会暖负责玉田镇梁各庄村10个棚室户的技术指导,由于经常入户指导,每家每户种的什么菜、长势如何,她都了如指掌。农户吴玉光自2000年开始经营大棚,平日里已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遇到一些疑难杂症还是处理不好,在农技员艾会暖的技术指导下,棚室中的黄瓜长得非常好,卖上了好价钱。更可喜的是,吴玉光学会技术后还主动把经验传授给周围其他大棚种植户,带动周边农户提高了种植技术,经济效益的提升实现了由点带面的变化。

    此外,该县还建立了10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分别与县农技推广专家组成员结对挂钩,逐个制定了技术指导方案,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提高示范基地的档次,起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示范作用。

    制度有保障农民得欢心

    “农技推广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想让其持续有效的为农村注入科技动力,必须有完善的制度和有效的机制作保证。”玉田县农牧局局长刘金章一语点中了农技推广工作的要害。

    采访中,记者发现玉田的农技推广工作既有年度的短期方案,又有中长期的发展规划,与之配套的还有一系列的聘用、考评机制。正是完善的机制保障,才确保了玉田农技推广工作的科学、规范、有序推进。实施农技推广项目前,该县成立了以县主要领导为组长、农牧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农技推广项目领导小组,又聘请了10名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家小组,两个小组专门负责全县农技推广工作的领导和整体规划。首期工作中,该县围绕县内的小麦、玉米、蔬菜、生猪四大主导产业,筛选出13个主导品种、9项主推技术,制定出了分主导产业、分品种、分季节的技术推广指导方案,并对各项工作流程进行细化分解,切实将责任明确到部门、落实到个人。在农技推广制度建设上,他们还制定完善了《玉田县农技推广责任制度》、《玉田县农技人员工作考评制度》、《玉田县农技人员培训制度》等农技推广工作制度,并做到制度上墙,不断强化了农技人员的责任意识,实现农技推广管理由“无规定责任管理”向“有规定责任”转变。

    2010年底根据被考核人岗位职责及所承担的工作任务,通过个人述职自评、站内互评、服务对象直评、站长测评、考核组座谈测评等,对区域综合站农技人员进行了全面的考核,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综合站农技推广工作已经逐步深入农民心中,备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和认可。该县虹桥镇农技推广区域综合站的技术员静永红就是新参加工作不久的新兵,谈到这一年来的工作感受,她不无感慨地说:“我们待遇有保障,工作有抓手,服务有对象,确实感觉肩上的担子挺重的,可每当看到农民丰收喜悦的笑脸,又感觉再苦再累也值得。”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0-12/173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