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转变职能抓服务 执政为民是正途


    编者按:近几年,“一站式服务”、“办事代理制”、“农事村办”、“公推直选乡镇长”等新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农村破土而出,其大背景是中央启动了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这次改革给乡镇机构的政府职能、运作机制、干部制度、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等带来了深刻变化。从今日起,本报推出“乡镇机构改革巡礼”专栏,报道部分地区乡镇机构改革的经验和成效。

    □□本报记者孙乃会黄朝武

    2006年农业税全面取消后,农村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最基层的政权单位——乡镇,职能怎么转、工作怎么干、干部怎么管,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思考的问题。

    其实,早在2004年,伴随着农业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开展,安徽、吉林、黑龙江、湖北等地已经率先试水乡镇机构改革。作为农村税费改革的配套改革之一,乡镇机构改革给神州大地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为改革指明了方向。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央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等新的战略部署,乡镇机构改革内容不断深化,试点范围也逐渐扩大。2009年1月,中央决定改革由试点转入全面推开阶段。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全国乡镇机构改革将在2012年完成改革任务。截至目前,已经进行改革的乡镇达33524个,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7.7%。

    探索建立精干高效乡镇组织模式

    改革前,乡镇的主要工作是招商引资、抓税收、向农民收各种税费,加上一些地方不注意方式方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形象,干群关系比较紧张。同时,由于收费养人的恶性循环,造成各地乡镇机构普遍比较臃肿,除了正式在编干部以外,还有大量的非在编人员和临时聘用人员。

    各地通过改革,逐步探索和建立了符合乡镇工作实际的机构设置模式、运行方式和行政体制。在机构设置上,乡镇党政机构一般设3~5个综合办公室,也有的地方只设工作岗位、不设办公室。如江苏探索实行党政机构“大办制”,设置5个左右的综合性办公室或设置有限职位,实行“一室多牌、一人多岗、一岗多职”。同时,各地还对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进行了大力精简。     

    一些地方对乡镇区划进行了适当调整和撤并。

    乡镇角色定位从“管理”转向“服务”

    改革使乡镇政府转变了职能,推动了乡镇政权角色定位从“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顺利转型。

    据了解,上海市按照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将乡镇划分为不同档次,城市化水平较高的镇强化社区建设管理服务,城市化水平较低的乡镇强化完善服务“三农”的职能。广东省云安县结合各乡镇实际情况,按照功能区确定乡镇职能,并配套建立了“不以GDP多少论英雄,只以功能发挥好坏论成败”的政绩考核机制,使基层干部从招商引资的业务员向公务员回归。

    乡镇政府不再直接办企业,不再盲目招商引资,减少了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转移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上来。通过建立“一站式”服务、“办事代理制”、服务热线等便民服务措施,将面向农民群众的审批、服务、咨询事项集中统一到服务大厅办理,很多地方专门印制了便民服务卡,大大方便了农民群众办事。广西百色市全面整合政府服务资源,大力推行“农事村办”,形成县、乡、村、屯、户五级服务网络。

    增强了事业站所的服务能力

    乡镇事业站所是为农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靠收费养人。取消农业税后,相当多的事业站所失去了重要收入来源,无法为群众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各地从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出发,积极推进乡镇事业站所改革。多数地方对事业站所的机构和人员进行了整合,统一设置3~6个综合性服务中心,通过整合资源、规范制度和加强管理,增强了事业站所的服务能力。

    海南省把原设立的文化、广播、农机、农技等十多家事业站所整合为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和农业服务中心,将分散的人员、资金、设备进行统一优化配置,提高了为农服务的综合实力。有的地方制定政策引导乡镇事业站所面向市场转换机制,将乡镇事业站所逐步转制为企业或中介服务组织,通过“政府购买、合同管理、农民认可、考核兑现”,探索了政府提供服务的新形式。还有一些地方积极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公共服务领域,扶持社会力量兴办为农服务的公益性机构和经济实体,实现农村公益服务提供主体的多元化和提供方式的多样化,满足了农民群众对于公共服务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山东省按照“政府引导、能人牵头、多方参与、优化组合”的思路,建立了3.8万个不同类型的农民合作社,解决政府部门管不了、一家一户办不了的问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群众 招商引资 办公室 强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