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收储启动稳市场保棉农收益


    9月9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21团9连职工叶方强满怀丰收的喜悦将自己刚采摘的3吨新棉交到了团场棉花加工厂。图为121团工会领导为叶方强颁发喜交新棉奖。                   李建荣摄

    □□本报记者周佳鸣

    中秋刚过,全国棉花形势分析会即在京召开,全产业链方方面面的代表——种棉花的、收棉花的、管棉花的、加工棉花的,都来了,不为别的,只想这个产业走得稳些,投资投劳更有把握些。

    今年新棉一开秤,国家便启动了临时收储政策。新的棉花年度(2011年9月~2012年8月)会是个怎样的行情,又将带给人们怎样的新意或希望?

    又是一个丰收年

    天公作美,天遂人愿。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和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2011年度,受上年度高棉价、高收益吸引,棉农积极性提高,全国植棉面积有所增加。棉花播种以来至8月下旬,全国气候适宜程度为较适宜,预计单产高于上年,趋势为丰年,其中黄河流域和新疆棉区气候适宜,棉花长势良好,长江流域气候条件稍差,部分棉区单产有所下降。8月至9月上旬,黄河和长江流域部分棉区出现长时间阴雨寡照,对棉花产量和质量有一定影响,产量预期较前期下降。

    据中国棉花协会监测,2011年全国植棉面积8018万亩,同口径比较增长4.1%。另据该协会8月份的调查,预计全国棉花产量738万吨,同比增长11%。与会的国家气象局的代表依全年日照积温相等条件推测也给出了大致相同的答案,是个丰产的年份。

    纺织业仍不乐观

    丰年能否增收,棉农的利益与纺织业息息相关。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棉麻局局长、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高芳告诉记者,分析2011年度纺织业行情,面临的问题仍然十分复杂,产业快速增长存在较大困难。首先,国内通胀压力仍然较大,银根紧缩政策暂不会改变,企业融资困难、成本加大。其次,国际经济形势多变,需求回升不稳,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国际竞争力削弱,出口存在不确定性。第三,劳动力、原材料、能源等各类物资价格上涨,成本提升过快,企业难以消化。因此,与会的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张新民等业内行家都认为,新年度纺织行业发展增速或将持续趋缓,预计棉花需求仍维持上年度水平。

    纵观国际棉花市场,2011年度国外大多数主要产棉国同样棉花丰收,产量会大幅增加,可是需求量却变化不大,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且呈供给略大于需求之态,因此国际棉价也有一定的下行压力。

    这也就是说,今年不会再现上年新棉一出,多头抢购、价格直线上升的行情。

    价格震荡损各方

    国内外经济环境、棉花供需情况、资金炒作多种因素影响,2010年度(2010年9月~2011年8月)国内棉花价格暴涨暴跌,波动范围超过1.3万元/吨,幅度之大、频度之高前所未有,不仅产业链各方考验严峻,也不利棉花产业长远健康发展。

    我国的棉花供给一直是产不足需。当年,全国植棉面积减少,棉花产量下降。中国棉花协会统计,全国产量665万吨,同比下降2.1%。

    这一年,纺织行业前期受全球经济复苏等因素推动,产销两旺,保持快速增长,后期又随着经济复苏不稳、棉价大幅波动、调控政策等因素影响,库存增加,开工不足,增速减缓。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度纱产量2801万吨,同比增长6.3%。纺织品服装出口金额增幅主要是出口单价提升带动,部分纺织品出口数量出现下滑。

    棉价大幅波动导致纺织企业难以确定成本,大单、长单锐减,原料库存保持低位,棉花采购量有限,年度中后期市场成交清淡,商品棉周转速度缓慢。中国棉花协会监测,到8月底,全国商品棉周转库存还有近50万吨,同比增加近1.5倍。

    现实让大家认识到,棉价大起大落对谁都没有好处,首当其冲的还是棉农。实际上,去年棉花价格先创历史新高,后又大幅下滑,许多农民未及时出手便遭遇价格低谷,辛辛苦苦本难收。

    植棉成本怎么算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气候 频度 土地 农业生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