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靖安县水稻种植已基本实现机耕机收,但由于规模化程度低,机插秧一直是水稻生产瓶颈,种植以抛秧为主。
仁守镇石下村农机示范户胡瑞瑶,今年开展早稻机插秧300亩,连赞种田划算:“机械化插秧是关键,我是第一年搞,技术上不太懂,但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技术员手把手教,打消了我的顾虑。机插秧省工省时不说,每亩还增产50公斤。现在很多农户来和我谈机插秧的事儿,明年计划把机插秧面积扩大到400亩。”
培养“职业农民”是农技推广的方向
瑞昌市高丰农业科技示范园由省劳动模范王友臣创办,现有蔬菜基地2050亩。“我原来主要搞养殖,种菜基本不懂,要不是县里派了两名农技员专门指导,我也不敢搞,风险太大。”王友臣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至今毛利润已突破200万元,还带动了300多户农户种植蔬菜。
山药是瑞昌地理标志农产品,每斤能卖到20元,亩收入可达三四万元,但因种植技术要求高,一旦发病可能绝收,一般农户不敢贸然种植。高露村农民许守刚通过股份制经营,已发展山药面积200亩。“有时我们不在家,技术员自己就到地里了。没有技术后盾,我们敢想也不敢干。估计今年纯利润能有100多万元,赚了钱,明年参与的农民会更多。”
据了解,瑞昌市现有范长青等种粮大户46户,像王友臣、许守刚等特色产业大户不下百余人。他们年富力强、视野开阔,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日渐成为了“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而通过他们带动的农户更是成千上万。
对于“培养大户”的推广模式,瑞昌市农业局熊国权感触颇深:“在推广中我们发现,大户对科技的需求明显高于小农户,由于规模经营,产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收入增加几万甚至十几万。”
记者在采访中也深刻感受到,科技与产业发展是互动关系,一方面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原来规模化、标准化很难实现,有了一对一的技术服务,增强了大户信心,产业也随之壮大了;另一方面产业发展又激发科技需求,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集中度高了,对科技的需求也就自然增强了。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9-19/172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