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夯实粮食稳定增产的基础


    □□郧文聚 程锋 王洪波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第一资源,加强耕地资源尤其是基本农田的保护与建设,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对粮食稳定增产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今年5月中旬、8月下旬,笔者一行人作为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协调指导小组之一赴广东、广西两省(区)进行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开展情况的督导检查。带着两次督导检查所了解的情况,我们又认真学习研讨了国务院第164次常务会和政治局第31次集体学习的精神,认为当前要“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守面积。基本农田作为耕地的精华,几乎承担着我国全部的粮食生产任务,是保障我国粮食基本自给的安全底线。因此,底线定下来就不能动摇,一定要守住。《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了我国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15.6亿亩。

    提等级。在守面积的同时,更要通过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治,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质量等级,提升生产能力,这样才能确保粮食的稳定增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再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后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级可提高1等,相当于每亩提高100公斤的生产能力。

    优布局。当前,耕地细碎、分散耕作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要通过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切实解决好基本农田“划劣不划优、划远不划近、划零不划整”问题,逐渐归并“小斑块”基本农田为“大板块”基本农田,促使基本农田向“优质、集中、连片”的集聚方向发展。

    保健康。目前,我国现有耕地中一部分由于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了农产品品质。所以,一方面要通过科学的调查和有针对性的治理,逐步恢复耕地健康;另一方面要通过土地集聚利用,改变土地利用方式,从源头上保证耕地环境健康,从而确保绿色的耕地产能。

    重生态。基本农田除具有生产功能外,还承载着重要的生态功能,此外,基本农田还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尤其是具有珍稀土壤资源的基本农田,这是发挥传统文化功能和体现社会文化价值的基本载体。所以,不能随意破坏基本农田,也不要轻易让基本农田搬家,这样会破坏很多生物多样性。

    加快基本农田整治

    高标准。高标准是一个相对概念,因为我国耕地分布地域差异显著,受水分、热量、地形等条件的制约,不是所有的基本农田通过整治都能建设成为“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充其量全国只有一半左右的耕地可以实现较有保障的灌溉,还有相当比例的旱地、坡地根本无法实现。因此,并没有一个“通用”的高标准,而是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确定区域基本农田建设标准。一般认为,高标准应该包括三种含义:一是高产稳产,这是个相对概念、区域概念;二是方便耕作,农业生产条件好,能够节省劳力、节约生产成本,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三是耕地健康,农田环境、土壤环境和农业生产过程都要健康。

    成规模。建设集中连片、具有一定规模的基本农田是农田整治的主要任务之一。《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再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这4亿亩基本农田应该落实到各地耕地相对集中连片的区域。可见,规模大、集中连片更有利于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更有利于实现粮食的高产稳产。

    重差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要充分考虑区域特点,不同的区域整治的重点不同。如东北平原区应以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积极推行规模化、机械化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和华南丘陵平原区应以加强污染农田治理,改善基本农田环境为主;云贵高原区应将农田整治与陡坡退耕还林政策有效结合,以加强山地丘陵区坡改梯为主;黄土高原区应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和风沙防治综合治理,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奉规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要取得实效,一方面要科学编制规划,因地制宜制定建设标准,确保土地整治的成效;另一方面,在整个整治过程中,要始终把维护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切实做到整治前农民自愿、整治中农民参与、整治后农民满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耕地 土地 粮食 平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