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农村学子改变人生轨迹需要机会平等


    □□施维

    重点大学中农村生源比例逐年下降,最近再次引起社会关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几位本科生在清华2010级学生中做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生源占总人数的17%。可那年的高考考场里,全国农村考生的比例是62%。新近出版的《南方周末》发问:穷孩子没春天——寒门子弟为何离一线高校越来越远?

    虽然近年来,农村学生占总体高校新生的比例在逐年提高,但是教育学者杨东平的研究显示,农村学生主要集中在普通地方院校与专科院校。以湖北省为例,2002~2007年5年间,考取专科的农村生源比例从39%提高到62%,而在重点高校,中产家庭、官员、公务员子女则是城乡无业、失业人员子女的17倍。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一位副教授也统计出,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就在过去20年间从三成落至一成。数十年的光景,农村孩子的身影被越来越多挤出重点高校的课堂。

    读书考学,一直是寒门子弟成就人生最重要的阶梯,千百年来皆是如此。只是,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通过读书出人头地的门槛却有所不同。三十年前,只要能够考上大学,无论出身贫寒几何,人生皆就此改写。但是时间推移到现在,“大学生满街走,只有博士生才能抖三抖”。简单的一张大学文凭早已不是成就人生的灵丹妙药。改变命运的门槛高高在上——如果你没有更多的资源和资本,那么你起码得有张重点大学的文凭。

    正是因为如此,有关重点大学中农村生源比例逐年下降的问题,开始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这不只关乎教育公平问题,也关系来自底层家庭的学子个体命运的转变,更关系到整个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与流动。确实值得我们审慎对待。

    与此同时,笔者也在思考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即便从当前社会的各种现实来考虑,对于农村学子而言,考上重点大学确实是他们改变命运最好的机会,但是,从整个社会人员结构来看,能考上重点大学的毕竟是少数。即便重点大学中农村生源比例没有下降而是上升,这部分人所占农村考生的比例依然是少数,如果放到整个社会农村学子中来看,这一比例更是微乎其微。

    毫无疑问,从个体的角度而言,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越深、考上的院校越好,自然会得到比普通学生更多的锻炼和培养,也会有更多、更优的发展机会。但是,中国人口这么多,底层社会结构如此庞大,我们显然不可能把推动他们向上流动发展的机遇完全寄托在“名牌大学”这座独木桥上。因此,在思考“重点大学中农村生源比例逐年下降”这一问题时,我们也不能单纯地陷入一个简单的教育公平问题或者说如何提高重点大学中农村生源比例的考量中去,而是要想办法如何才能走出“考上名牌大学才能改变人生”的现实困境。

    穷孩子的春天在哪里?说到底,这并不只是一个教育层面的问题,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其背后的现实隐喻,以及整个社会在转型发展期间所存在的种种社会矛盾和现实制约挤压了农村学子们向上流动的机遇和空间。于此,政府部门需要不仅致力于教育公平建设,缝合城乡教育差别,更需要进一步畅通底层群体向上发展的通道,打破城乡分割的壁垒,改革户籍制度,破除种种不合理的就业障碍以及歧视性的政策措施,打破垄断行业、权力部门的就业壁垒,尽可能实现就业公平。另外还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让财富更多地向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倾斜。当然,这实在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但唯有此,才能真正点亮底层群体未来的希望,而这也是中国发展的希望所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群体 总体 抽样 几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