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高杨
去年5月以来,河北省肃宁县农村发生了一场不小的变革,“四个覆盖”构筑起遍布全县的网络,凝聚了民心,农民群众由此成为农村社会管理的真正主人。
这一年,全县新建党小组1641个,上访事件下降七成以上,许多乡村困扰多年的村庄改造和农地流转工作顺利完成……
作为农业人口近九成的传统农业县,肃宁县多年来存在村级组织弱化、村民自治虚化,农民致富难、农村维稳难等问题。自称“草帽干部”的县委书记安伟华深有感触:“解决问题的药方在于‘把农民组织起来’,实现自我管理。”于是,“四个覆盖”工作模式应运而生,内容包括基层党组织、基层民主组织、经济合作组织、农村维稳组织的全覆盖。
强化基层党组织这个“主心骨”,解决“由谁组织农民”的问题韩洪义是前堤村一名有着40多年党
龄的老党员,近年来村里发生的变化他全看在眼里,用他的话说“这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可同时“农民解放了也解散了,像一把干棒子面捏不成团儿”,“能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就好了”。
从去年开始,一张覆盖各方面的基层党组织网络延伸到肃宁各个角落,“党员走到哪里,党组织就建设到哪里”。一年来,党的基层组织建到了各经济组织、产业链条中,建到了综治维稳组织和基层民主组织中,建到了园区、社区中。
龙堂村春蕾甜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岳满意是一名有头脑的年轻党员。2009年底,拥有7名党员的合作社成立了党小组,由他任组长。“如今的担子更重了,党员的身份要求我们必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告诉记者。在辐射带动3000余户农户“抱团闯市场”过程中,他始终坚持规范流转手续,低价提供种苗,免费提供技术培训、气象预报等服务,带动瓜农户均增收1万余元。合作社党小组还曾7次为县里贫困学生捐款。
农村维稳组织中的党员在百道口村农地流转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百道口村发展设施蔬菜种植,涉及流转多家农户的210亩土地,村民崔广友的2亩耕地就在其中。多次做工作未果后,负责本片的综治小组党员主动提出用自家的好地和他交换,最终感动了老崔。当被问到原因时,老崔说:“党员提出用地换地,俺觉得这是用心换心。”
一年来,全县农村新建各类党总支10个,党支部18个,党小组1641个,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优势、服务优势,初步实现了由直接决策到出谋划策、由直接指挥到引导服务、由直接领办到搭建平台的转变。
实行“三议一行一监督”,健全基层民主组织解决农民“自我管理”诉求
南庙村原来是个出了名的“难弄村”,由于村“两委”班子瘫痪,村里的公益事业多年没人管、没人干。推行“四个覆盖”以来,村里大事小情由村代会讨论决定、村监会监督,一年来先后筹资10多万元新上变压器两台、新打农用机井4眼、整修农用电线2000米,“难弄村”成了“模范村”。
这里提到的“村代会”和“村监会”被乡亲们笑称为“村人大”和“村纪检”。将村代会作为村民参政、议政的主要平台,建成常设性决策机构,由每5~15户推选1名村民代表组成;将现有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等监督组织整合为村民监督委员会,负责村级事务监督。涉及本村发展的重大问题,坚持“三议一行一监督”程序,由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商议、村代会或村民会议决议,村委会负责执行,村监会监督,改变了过去群众想参与没机会、想决策没权力、想表达没渠道、想监督没办法的“半截子民主”,让老百姓吃下“顺心丸”。
西北街村原来有一条一公里的“老大难路”,由于长期占道、工作难做,这条主干道年久失修,村民难以出行。
老街坊编了一个顺口溜,形容它“夏天满街泥,冬天光摔跤”,“想修路修不成”原因是“干部和社员拧不成一股绳”。推行“四个覆盖”后,村里召开两次村代会便解决了问题。有个别想不通的“钉子户”,不等村干部说话,那些“村人大代表”就给“摆平”了。如今道路两旁装上了路灯,大家都到马路边遛弯,老街坊们交口称赞:“村民代表、党代表,携手修路就是好,路修得好、修得快,因为实行了‘四个覆盖’。”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8-04/170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