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盐城:百亿斤产粮大市增收夺冠之路


    □□本报记者沈建华陈兵通讯员姜友新乔中华

    近年来,江苏第一农业大市盐城,全省、全国第一的桂冠很多,其中有两个第一,拿得很不容易:201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国18个产粮过百亿斤的地级市中均居首位;粮食总产连续26年保持全省第一,连续29年保持城乡人口人均占有粮食超千斤。

    作为苏北的百亿斤产粮大市,农业持续增产增效,农民收入连续全国夺魁,盐城的强农增收之路,引起多方兴趣和关注。

    “五路财神”鼓钱包高效农业唱主角

    2010年9月,作为江苏唯一一家地级市代表,盐城市市长李强参加了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座谈会。会上公布的数字,让盐城人脸上有光:全国18个产粮超100亿斤的地级市中,盐城粮食生产多项指标名列前茅,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居第一,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盐城市委书记赵鹏说:“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在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同时,拓展更多的农民增收之路。”“五路财神”成为盐城农民“鼓钱包”的大戏,并在苏北平原的盐阜大地上,变幻出一行行喜人的字幕——

    种养增收:2011年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773元,同比增长18.5%,其中,种养业收入占到了农民收入的48%。

    劳务增收:2010年盐城农村劳动力转移达183.26万人,今年年内争取再新增转移劳动力2万人以上,农民工资性收入比重由“十五”末的34.9%提高到42.5%。

    创业增收:2010年全市有21.46万户农民加入到创业增收的行列,创业增收达84.15亿元,增幅达64.51%。今年又新增创业农民1.5万人,创业投资额15亿元以上。

    财产增收:2010年盐城农民财产性收入比重由“十一五”末的1.1%提高到1.8%。

    转移增收:“十一五”期间,农业部门共落实各类惠农补贴资金26.4亿元,今年确保各县平均支农资金3.5亿元以上,全市农民转移性收入比重由“十五”末的2.5%提高到4%。

    在盐城农民增收的“钱袋子”里,高效农业的贡献率达到52%。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业难以致富的观点,在这里被颠覆了。

    原在外打工的阜宁县公兴镇农民姚成军,过去在家搞传统农业,“一季稻一季麦,每亩效益七八百”。如今发展设施农业,20多亩地,亩均收入7000多元。

    盐都区大冈镇花吉村农民范延荣,在农技部门帮助下建造的沼气生态设施大棚,一亩地年均收入1.5万元以上。

    大丰市三龙镇斗龙港村,创造和推广稻虾轮作模式。1600亩土地,年亩产商品虾200公斤、水稻400公斤,亩效益达到4000元,去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

    东台市高效农业面积达11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0%以上,其中设施农业面积57万亩,均保持全省第一,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在苏北率先突破万元大关。

    高效农业在盐城农民增收大戏中,成为让人们刮目相看的主角。市农委主任茆训东介绍,到2009年底,盐城首次实现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全省总量第一的目标。“十一五”期间,盐城高效农业总面积达到492万亩,增量连续3年、总量连续2年保持全省第一。

    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令人头痛的矛盾,在盐城解出令人兴奋的方程式。

    “五子登科”保供给全面协调创新高

    “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如何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既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又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是我们面临和必须解决好的问题。”盐城市委副书记李驰深有体会地说。

    首先是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问题。“去年机插秧只有一半,今年机插秧达到100%,并且全部种粳稻。去年亩产是1200斤出头,今年要冲刺1300斤。”建湖县九龙口镇种粮大户卢经元说。

    卢经元的信心,很大一部分来自政府的政策和帮助。“盐城不但粮食面积稳中有增,而且单产水平也在逐年提高。”茆训东说。为充分挖掘粮食增产潜力,近年来全市大力推进旱粮改水稻、直播改机插、籼稻改粳稻工程,力争把粳稻打造成百亿斤产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农民增收 连续 农产品加工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