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社会风气需要模范引领


    □□

    本报记者李海涛

    自317名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在中央主要媒体进行公示和开始投票以来,道德模范评选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近日,就道德建设和模范评选等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刘书林。

    记者:在当今道德观、价值观多样化的情况下,如何树立我们的社会道德体系?

    刘书林:道德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又对这个社会上层建筑起到重要的影响。道德观受到人生价值观的影响。

    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先进的制度,其完善和巩固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精神文明或者思想文化方面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一条战线。在这条战线上,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努力树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就需要我们做到坚持社会主义的人生价值观,有一个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性的道德评价的正确标准,有一个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正确的舆论环境,有一大批先进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开展向先进分子学习的活动,推动社会风气的好转。

    记者:在您看来,在全社会开展全国道德模范的评选和宣传活动有哪些现实意义?

    刘书林:首先有助于形成坚持社会主义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强大舆论氛围,使得人们坚持和运用社会主义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观察和处理问题。其次,有助于扩大和普及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许多道德模范的事迹都在群众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成很强的示范效应和无穷的复制效应。再其次,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得社会秩序不断得到改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此外,有助于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影响,懂得什么是当今时代的光荣,什么是当今时代的耻辱,选择进步,追求光荣。还有就是,按照现在的操作模式,道德模范的评选过程实际上就是普及先进事迹的过程,就是产生影响的过程,也是展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旋律的过程。道德模范的评选活动越来越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一件吸引人的大事。

    记者:候选人中绝大部分都是我们身边的平凡人,他们的事迹会给公众什么样的启迪和引导?

    刘书林:任何伟大都是出自平凡的。出自平凡的伟大,才能对更广泛的人民大众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带动。雷锋、焦裕禄这些英模人物之所以至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就是因为他们出自平凡、高于平凡,因此能够对人民大众具有长远的影响力。已经评选出的两届道德模范人物都是在当今人民大众现实生活中产生的,都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佩服和认同的,也是能够激起人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的。所以他们一旦产生,就得到人民大众的呼应,具有极大的魅力和说服力。

    人人都成为道德模范不现实,但是人们都应该和可以越来越认同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接近道德模范。在这个过程中,整个社会的道德状况就得到了改善,社会就在这个过程中向前进步了。

    记者:那么道德的传承还需要我们做哪些工作?

    刘书林:随着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的不断开展,需要我们不断地了解道德模范、支持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宣传道德模范、推广道德模范。

    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模范在人口总量上必然还是少数。现阶段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达到道德模范的水准,但是我们因此更应珍视道德模范的作用,理解道德模范的社会历史地位。全社会应该形成理解和支持道德模范的舆论氛围,同时,也应该加强法制建设的配合,扬善抑恶,保证正气的发扬。凡是按照道德模范的方向办事的行为,就应该得到支持和保护;凡是违反和损害社会公共道德的行为,就应该得到抑制和纠正;凡是破坏和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就应该得到严格的禁止。社会各个方面都为此尽力,社会主义道德的传承也就有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处理 复制 强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