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俺打算申请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


    诸城麦客“夫妻车”想走“集团作战”路

    随着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农机手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今年历时25天的全国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现已完美收官,本刊《农业装备》版栏目“机手故事”,今天先在5版开栏,生动回溯农机手麦收故事。今后该栏目讲述机手的致富经历和用机体验,将陆续在第8版与读者见面。

    ——编者

    本报记者于洪光通讯员徐春光傅汝强文/图

    今年小麦收获季节,在享有龙乡美誉的山东诸城市农村,依靠党的惠农政策富裕起来的麦客们气顺、劲足、精神好,麦客里的“夫妻车”、“父子车”等“家庭车”格外惹眼,他们的“三夏”跨区作业轨迹在农机手的故事里格外炫目。

    在诸城的农机跨区作业队伍中有个非常出色的车组,他们就是连续多年参加“南征北战”、“西进东征”跨区作业的高安清和妻子。这对来自贾悦镇孟家屯村的夫妻被农机手称为“跨区作业夫妻车”。

    说起高安清当上麦客,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2004年,高安清跟着本村一位机手到安徽颍上县给农户收割麦子。因为机器好,收割速度快,还不浪费粮食,周边的不少农户抢着来预约。高安清负责量地、收工钱。那时候是40元钱一亩,高安清3天就帮着收了上万元钱。

    看着机主乐呵呵的样子,高安清眼馋了。他琢磨着,这个机器厉害呀!赚钱快!照这个速度,两年挣回本钱来不成问题。这样的话,还不如来年自己也买一台,没准儿也赚得多。

    说干就干,第二年春天高安清就申请农机补贴买下了自己的小麦联合收割机。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的操作水平和熟悉程度不断提高,收割的小麦损失小、脱粒净,在农户中口碑不错,渐渐地高安清有了一些固定的客户。两年后,他和妻子一合计,不但本钱挣回来了,还大赚了一笔。精明的妻子看到这几年联合收割机逐年增多,驾驶员的价位也在不断攀升,原先雇一个驾驶员一天也就百十元,现在涨到200多元,还不算抽烟、食宿等开支。为了节省费用,妻子跟他商量说:“哎,你看,你要是雇人,还得给别人工钱。要不以后俺跟着你一块儿干,你开车,俺收钱,挣多少都是咱自己的。”从那以后,妻子陪着他转战南北。

    “俺每年都跟着老公来河南跨区作业,今年已经是第六年了。别看俺是女的,一样能吃苦,干活一点也不比男的差,量地、收钱、打油、买配件全是俺的事,老公和另外雇的司机只管开车,俺都成了后勤部长啦!”妻子快人快语。

    高安清靠农机赚了钱,但他没有忘记自己在困难时帮助他的众乡亲,他总毫不保留地把自己致富的经验介绍给别人,在他的鼓励和带动下,周围一大批村民走上了农机致富路。“等麦收结束后,俺打算去农机部门申请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走‘集团作战’的路子。”谈起未来,高安清一脸希望。

    高安清很中意用“缘分”两个字来形容自己的跨区机收经历。在他眼里,一台收割机将他变成了一名机手,也揭开了他夫妻俩与机收的不解之缘。7年时间过去了,每到“三夏”时节,他都会驾驶“夫妻车”加入跨区作业大军,这既让他感受到了风餐露宿的辛苦与劳累,也为他带来了财富和小小的“名气”,从中他体会到了别人很难体会到的快乐与成就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农业生产 联合收割机 连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