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一座兵站就是一支助民服务队


    于鸿涛黄建华饶艺强

    历史和现实的画面,这样重叠在千里川藏线上:

    川藏线通车57年来,万人千车在这条“生死线”上执行国防运输任务,先后有658名官兵因公牺牲,1800多名同志因公致残,经受了生与死、得与失的严峻考验。最近6年间,川藏兵站部汽车部队累计出车3万余台次,运送各类物资28万余吨,行驶2.3亿多车公里,创造了进藏运输连续6年“零亡人”奇迹。多年来,川藏兵站部坚持为沿线少数民族农牧民群众送科技、送教育、送文化、送法律、送健康,每一台车都是一个传播先进文化的窗口,每一座兵站都是一支助民服务队,川藏兵站部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和“拥政爱民模范单位”等。

    把党的声音传播到藏家村寨

    川藏公路沿线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川藏兵站部党委感到,要让群众坚定信念跟党走,就得让他们时刻听到党的声音,感受到党的温暖。他们利用所属部队与沿线各族群众联系密切的有利条件,派出宣传小分队深入藏族村寨、学校、牧区和寺庙开展信党爱国宣传活动。车队走到哪里,党的声音就传播到哪里。

    近3年来,他们编印了6000多份宣传单,制作了30多套红色经典歌曲光碟、100余幅标语横幅等,发放给川藏公路沿线学校、村寨。他们还制作了宣传展板,巡回展出150余场次。波密县卡达乡倾多寺的54名僧侣参观图片展后感慨地说:“看到农牧民生活的发展变化,我们真切地感到共产党好、民族团结好、社会和谐稳定好!”

    “有段时间,我们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理。”西藏波密县扎木镇卡达村党支部书记崩布说,他刚当支书时,村里党员年龄偏大,表率作用不强,加之村里经济发展缓慢,支书说话没底气、不硬气。扎木大站张政委得知后,组织党员干部和崩布一道分析村情民情、制订发展计划、做好群众工作。他们建立了大站党委带村党支部、党委书记带村支书、党委常委带村支委的“一对一”帮扶机制,签订了“军民共建文明示范村”协议等。平时,大站党委中心组组织理论学习,必定请村支委参加;村党支部成员工作遇到难题,大站党委就会派人协助解决。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大站党委和卡达村党支部进行“捆绑式”学习、互动式实践,帮助村党支部分析梳理了20多个重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制定了12条改进措施,村里党群关系日益密切,致富群众越来越多,党组织威信越来越高。去年,村党支部建设经验受到中组部肯定,被西藏自治区党委表彰为“基层政权建设先进党支部”。

    据川藏兵站部领导介绍,像这样帮助地方基层党组织夯实组织建设基础的事例,在兵站部还有很多。在部队的帮带下,川藏公路沿线一大批藏族村寨建起了党员活动室,规范了党支部议事规则和工作流程,解决了各类现实难题,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为沿线农牧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川藏公路沿线居住着30余万名群众,藏族人口较集中。多年来,川藏兵站部官兵坚持为少数民族农牧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针对藏区群众盼教师、盼医生、盼致富的愿望,兵站部党委在川藏公路沿线开展以送科技、送教育、送文化、送法律、送健康为内容的爱民助民活动,深受群众欢迎。据川藏兵站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冉健介绍,“五送”活动开展以来,他们先后与川藏公路沿线19个乡镇、32个村社、50所学校及25个医院、卫生所签订了爱民助民协议,投资百万元与沿线学校、寺庙和村寨开展共建活动,为群众赠送图书上万册,举办“雪山文化夜校”、“农牧民之家”等培训班12期,赠送50余万元药品等。在兵站部的帮助下,30多个村寨走上致富之路。

    米堆冰川旁的中坝村是个贫困山村,村里虽有800多亩山地,却因缺人才、缺技术、缺市场,创收无门,致富无路,村民生活过得紧巴巴。中坝兵站站长黄杰认为,送钱送物不如送科技、育人才,要改变中坝村的落后面貌,关键要增强村民创收致富的“造血功能”。兵站针对村民不善于种菜养猪的实际,带着村民参观了部队的地下蔬菜温室、保温猪圈,给村民们极大启发。随后,他们帮助村里建起了3个地下蔬菜温室大棚,种植了10多个品种的良种蔬菜。为让更多的藏族群众掌握种养技术,兵站还办起了“光明夜校”,定期举办种植、养殖、驾驶、医疗、农机维修等培训班,为中坝村培养了一大批技术能手,村里涌现出一批致富带头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传播 温室 大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