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和田文化旅游赋予核桃产业新气息


    程海文/图

    有100多年核桃种植历史的新疆和田县,在成功创建3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和田薄皮核桃)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同时,采取打造核桃王公园、修建核桃博物馆、制作销售核桃木工艺品、建立千里葡萄长廊、扶持培育农家乐、举办和田薄皮核桃节、围绕精品核桃园发展旅游业、编排演出文艺节目等措施,赋予了“和田薄皮核桃”更多内涵,使“和阗”核桃成为我国干果市场的知名品牌。

    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昆仑山北麓、年均降水量只有35毫米的和田,是丝路南道要冲,素有“瓜果之乡、地毯之乡、金玉之乡”等美称。和田核桃起源于远古时期生长在玉龙喀什河流域绿洲的野生核桃,受昆仑冰川雪水滋养,具有玉石一样的灵性和独特的品质内涵。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和田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核桃做成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该县大力实施“核桃立县,核桃富民”战略,使核桃产业从规范化建园到标准化生产,进而实现了品牌化运作,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核桃之乡”,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肯定。

    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核桃产业已撑起该县农民收入的半边天。和田县委常委马新宏说:“我县集中连片的30万亩核桃目前已全部成为精品园,有效株数580万株,23万农牧民人均拥有核桃1.2亩25株。去年,每公斤‘和田薄皮核桃’的产地交易价已攀升至45元~50元,全县核桃总产值4.45亿元,农牧民人均核桃纯收入1759元,约占农牧民人均总收入3767元的47%。”

    依托精品核桃园发展绿色生态旅游,是该县把农村经济优势“苞芽”嫁接于文化旅游“砧木”之上,丰富“和田薄皮核桃”内涵的接点和佳作。和田县旅游局局长高鹰介绍说,2007年旅游局成立伊始,他们就围绕核桃园建得最好的拉依喀、布扎克、巴格其三个乡镇,首先设计开发出了核桃王公园、核桃博物馆、恰勒瓦西长寿村、约特干古遗址、无花果王公园、饮水思源纪念馆等12个景点的绿色生态一日游线路,让游客在葡萄长廊怡然漫步中,饱享核桃大果园的清新绿色,感悟底蕴深厚的丝路文化,目染百岁老人的沧海桑田,欣赏特色浓郁的新疆歌舞,品味沙漠绿洲的瓜香果甜,悦受红色旅游的心灵洗礼。绿色生态旅游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当年就实现7.5万人次的旅游开门红。

    因核桃王树而得名的核桃王公园,是和田县绿色生态一日游线路的支撑点,2007年12月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是和田地区最先获此“双星”的文明旅游风景区,一次性接待能力可达800人,去年13万多国内外游客到公园感观了深邃悠远的核桃王树。

    据考证,此树定植于公元644年,堪称果树中之老寿星,乃佛教古国首都约特干之唯一活证。相传唐玄奘取经归途,饥渴昏迷于戈壁滩,醒来四周却有树,轻风落其果,食果核神清气爽,精力充沛,摘置于囊,每日食一,行至和田,余三枚赠当地人,其人不食而种于地,数代培育成大树,今巴格其镇恰勒瓦西村之核桃王树是也。其高五丈有六,树冠直径约七丈,每年“长寿果”超六千,主干五人合围而有余,中间已空,上下连成“仙人洞”,百姓视为“寿星树”,每年拜谒,祈祷长寿。似乎“神树”真的有灵,当地高寿者居多,现恰勒瓦西村耄耋老人近百,间有期颐长者十多。

    为丰富核桃王公园内涵,和田县筹资修建了核桃博物馆,把核桃的神奇传说、历史文化和保健功效、食用方法等知识,生动地展示、传递给了游客。恰勒瓦西村维吾尔族村民、核桃王公园经营者阿不来提·木明,还组织当地能工巧匠利用冬闲制作核桃和核桃木工艺品,既便利了国内外游客购买和田特色纪念品,又带动10余家乡邻户均增加1万多元至2万元的年收入。

    该县文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解决了800多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长期就业,夏天旺季的短期用工达3000人以上,每年为当地农户带来了超过3000万元的劳务收入。农户富了得益于和田县开发出的绿色生态游等旅游线路,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同时也要归功于兴旺发达的农家乐。

    据了解,在全县20家较大规模的农家乐中,当属拉依喀乡的迪亚纳特度假村为最。该乡恰卡村维吾尔族村民艾力江和阿依仙古丽夫妇,先后投资600万元创办的迪亚纳特度假村,长期聘用了三四十位乡邻,一次可容纳500多客人品味和田美食、感受乡土风情、欣赏新疆歌舞、观看达瓦孜走钢丝表演、选购核桃工艺品,每年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2009年被自治区命名为三星级农家乐,成为和田县首家星级农家乐。眼下他们又在积极创建五星级农家乐。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核桃 葡萄 绿洲 标准化生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