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操戈邓卫哲
三沙设市之初,曾有人产生疑问:大规模民生建设会不会给三沙岛礁和海洋生态带来破坏?三沙用实际行动给出了回复,设市后出台的第一份文件、开工的第一个项目,都跟生态环保有关。7年来,三沙市坚定生态保护优先,坚持发展与保护同步,让三沙的岛更绿、海更蓝!
“第一项目
”助力美丽三沙
三沙建市后启动的第一个项目是永兴岛污水处理和西沙群岛垃圾收集转运工程。“第一项目”的投入使用,让永兴岛环卫管理进入常态化,实现了全岛污水不入海,垃圾可处理。
永兴岛环卫工徐师兰每天乐呵呵地用经过污水处理过的中水来浇花浇草。
日处理能力1800吨的三沙污水处理厂有效实现了永兴岛生活污水的循环再利用,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岛上的绿化浇灌和建筑施工,缓解了永兴岛淡水资源匮乏难题。
“这里是沉沙池,用来自然沉淀沙子,这里是纤维转盘滤池,用来过滤水中细小的漂浮物,这里是消毒池,用来把水中的大肠杆菌杀死……”每天8小时不间断保养维护设备的职工潘高介绍,污水处理厂完全有能力做到一点污水不入海。
三沙市环卫站站长潘海鹉也拍着胸脯说:“整个西沙群岛的垃圾我们都有能力处理。”西沙群岛垃圾收集转运站日垃圾处理能力将达20吨,完全有能力“消灭掉”永兴岛上每天产生的垃圾。餐厨垃圾发酵做绿化有机肥,综合垃圾分类打包压缩运回海南本岛处理。
几年来,三沙市先后实施了污水处理站、垃圾收集转运站、环卫站、海洋生物和文物保护站、海洋环境监测站等“五小站”项目建设。同时在西沙群岛各岛礁开展生态整治修复“绿化宝岛”植树工程。
人扛肩挑,种活250万株树
5月底,西沙群岛七连屿中的西沙洲陆续迎来了来此产卵的海鸟,海鸟回归得益于岛礁变绿了。在沙洲上种树谈何容易,高温、高湿、高盐,树苗、土壤都要从其他地方运过来,浇树的水也得由海水淡化来获取。
三沙市的多数岛礁连个像样的码头都没有,树苗都是大船换小船,小船换小舢板,由人下水推上岛。由于大型机械无法运输上岸,所有树苗都是人扛肩挑,种的时候还得先培一些黄土和椰糠来保水保肥。为了确保绿化植物的成活率,三沙市首先选择了适合海岛高温气候的木麻黄、椰子树、羊角树、诺丽树等热带滨海树种。
“岛上日晒强、不易保持水分,在珊瑚石上种树难度非常大。”三沙市七连屿工委副书记邹志说,种树最需要的就是淡水,为此,三沙市政府在各个岛礁陆续安装了海水淡化设备、雨水收集池系统、水泵等设备,并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岛礁植被进行专业管护。
西沙洲是三沙七连屿中无人居住的珊瑚岛,组成结构主要为白色沙粒和珊瑚碎石。7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沙洲。三沙人在设市后大力推进岛礁绿化工作,短短几年,沙洲变绿洲,岛上中部已经基本被绿色植被覆盖,一大片木麻黄树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以前一上岛,白茫茫的一片,沙子被太阳一晒晃得眼睛都睁不开。现在绿树成荫,凉风习习。”邹志说,西沙洲2012年种下去的木麻黄已经长到五六米高,生态环境改善后,红草、马鞍藤等很多原生植物都自然长起来了。到目前,三沙已种下了250多万株树,成活率超过98%。
岛上种树,海底也种珊瑚。在西沙海域,三沙市先后成功培育珊瑚6000多株。岛绿了、环境好了,海鸟、海龟都回来了,在北岛海龟保护基地,上岸产卵的海龟从2014年的52窝增加到现在的172窝。目前共有四五种候鸟,每年6-9月,漫天候鸟齐飞的景象又回来了。
转产转业,让渔民成为生态保护者
渔民转产转业,减少捕捞,便是对海洋环境的最大保护。为了保护西沙诸岛周边的渔业资源,三沙鼓励渔民转产上岸,将渔民安排到岛礁巡护、港务站、开冲锋舟、岛上绿化等岗位。目前,三沙七连屿各岛共转产36人,其中15人负责岛礁环境保护。
“出海下潜捕鱼还是有一点风险,渔民总归还是追求安稳、追求幸福感,岸上工作不用下水,心里有安全感,收入也稳定。”西沙洲巡护员符名有坦言,以前来三沙纯粹是为了讨生活,现在在岛上安稳工作,反而有了家的感觉,所有岛礁守护员一年在岛上呆的时间都超过200天。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5-30/103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