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全国学浙江,浙江怎么干?


    本报记者蒋文龙朱海洋

    今天的浙江,堪称一片热土,到处迸发着勃勃生机:

    去年,浙江坚持15年力抓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捧得了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举世瞩目;去年,浙江还成为全国唯一的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

    全国学浙江,浙江干了啥?近日,由浙江省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省发改委和省统计局联合起草的《浙江乡村振兴发展报告(2018)》正式出炉,对全省乡村振兴的新进展、新态势和新经验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呈现。

    扬长避短,融合跑出“加速度”

    在以规模论英雄的传统评价体系中,山多地少、资源匮乏的浙江,难有竞争优势和立足之地。但浙江人扬长避短,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高效生态。

    以全国闻名的茶产业为例,浙江的种植面积不算最大,可亩均效益却是最高的。还有像浙江的稻田养鹅、养鱼、养虾、养鳖等模式,都实现了“千斤粮万元田”的目标。这些景象背后的奥秘在于,浙江农业不再是简单种养,而是通过赋予生态涵养、休闲观光、健康养生等多重功能后,走向了高附加值。

    《报告》中,有一组数据最能说明高效生态带来的巨大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方式转变,让浙江土地亩均产出高达6769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平台之一,浙江近千个现代农业园区,产业间融合聚合在这里尤为显著,亩均产值超过1万元,比周边地区高出30%以上。

    这种融合的“加速度”不仅体现在农业上,近年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文化创意、生产服务等新业态在浙江蓬勃成长,不同业态之间的融合、不同环节之间的互联、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结同样引人瞩目。

    浙江无法在农业规模上胜出,但山清水秀,十分适合发展乡村服务业。以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民宿集聚村)为例,截至去年底,已经建成1162个,床位近40万张,床位数超千张的集聚村就有28个,全年接待游客4亿人次,营业总收入超过427亿元,带动就业100余万人,带动农产品等销售90.7亿元。

    融合发展需要人才也需要资金。去年,浙江“两进两回”态势愈发明显,共计吸引近万家企业参与,投资超千亿元。光一个台州市,就引导1.3万名乡贤落实项目5200个,涉及资金160亿元。乡贤和资金的进入,将为浙江乡村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奠定基础。

    困则思变,改革赋能促活力

    农村发展的春天,是靠改革来激活的。对浙江来说,每一次飞跃,每一次成长,莫不是用改革创新的精神,破除桎梏,趟出的崭新天地。

    《报告》中,特别集中梳理了过去一年浙江各地在农村改革中涌现出的新做法、新经验。

    浙江嘉兴是“三治结合”治理模式的发源地。由点到面,浙江实体化推进“三治结合”,去年,启动善治示范村创建工作,培育“三治结合”示范点2000多个,呈现出“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善治格局。

    “最多跑一次”改革同样发轫于浙江,现在,这项改革正向乡村延伸,“乡镇前台综合受理,县乡(镇)后台分类办理,乡镇统一窗口出件”政务服务模式实现了镇街全覆盖。去年,在深化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上,浙江已建成县级综治中心89个,乡镇综治中心标准化率95%,村级综治中心试点全面推开。

    除了在乡村治理结构上的创新,浙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上,加快推动农村改革从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向城乡生产要素平等交换转变,从而释放改革红利。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浙江94个县级单位均通过了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综合验收,颁证率达97.4%,农地抵押贷款余额31.9亿元,已建成市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93个、乡镇产权服务平台979个,累计交易3.3万宗、交易额超100亿元,农房抵押贷款余额205.2亿元,业务量全国第一。

    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时亲自点题,并部署的命题。据了解,省、市、县、乡四级农合联已吸纳会员6.6万个,基本覆盖全省较规范的涉农主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现代农业发展 休闲 数据
下一篇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