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走进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


    □□

    本报记者余向东

    6月26日,西藏山南地区迎来一场喜雨,地里的庄稼绿得发亮。次日上午,乃东县昌珠镇克松居委会(村)门前,还有些积水和泥泞,大吊车在空中盘旋,砂石料堆满一地。这个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正在1959年成立党支部的小屋旁,建一座历史展览馆。

    1959年西藏平定叛乱后,自3月28日全面推行民主改革,废除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三大领主”的统治,取消封建农奴主的特权,彻底解放广大农奴。当年12月2日,民主改革工作组在克松成立西藏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红色的土地”为什么最早出现在西藏封建势力较为顽固的地方?记者向63岁的藏族老人白玛寻找答案。白玛说,西藏民主改革前,这块土地属于克松庄园,是农奴主索康·旺清格勒在山南的六大庄园之一。直接管理庄园的“分领主”叫旺堆多吉,此人心狠手辣,对400多户农奴实行严酷的刑法和税收,不给吃住,不给工钱,随意惩罚、变卖农奴,农奴的孩子从8岁起就变成强制干活的“小农奴”。克松庄园的农奴受压迫最深,民主的呼声最高,翻身的愿望最强烈。

    白玛11岁那年随父母迁入率先改革的克松,加入互助组,开始拥有自家的土地,从此一步步走向幸福生活。

    几十年沧桑巨变,如今的克松居委会216户、847人、党员54人,耕地面积1600亩,粮食年产量940吨,兼有养殖业、林果业,及外出务工,2010年生产总值1261万元,人均收入7865元。按照“促进科学发展、维护边疆稳定、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克松”的发展理念,克松居委会在新世纪各方面工作大力推进,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没地方摆,只等展览馆早日建成。

    村民达瓦次仁拉着记者看他家的大棚菜、羊圈,请进家里喝酥油茶。达瓦次仁家的收入状况显然高于平均水平,令他更为满意的事情还有很多。由于语言交流上的障碍,他从抽屉里拿出一摞本本放在记者面前,有《西藏自治区农牧民负担监督卡》、《享受财政补贴明白卡》、《安居工程建设验收登记证》、《自治区家电家具下乡产品购物簿》、《乃东县居民健康档案》,还有别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耕地面积 粮食 大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