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战斗中,马崇德腿部受重伤,远远落在大部队后面。当他和10多个伤兵走到黄平县的湾水河时,却找不到一条渡河的船只。为了过河,他们只好将10条麻绳拧成一条,搭成绳桥涉水过河。但在冰冷的河水浸泡下,马崇德腿部的伤口开始溃烂,行走十分困难。

    1934年12月26日,当10多个红军伤兵翻越了海拔1200多米的黄飘大山后,好多山匪从山上冲过来,同行的10多名战友被杀害,只有马崇德和另一个伤兵侥幸逃生。但当两人搀扶着走到黄飘屯时,那位战友因伤势恶化倒下了,再也没有醒过来。马崇德回忆说,之后他就一个人在乡间小路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几天粒米未进,感觉身子骨在慢慢散架,走到一块田地时,他两眼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远方的枪炮声将马崇德惊醒,但此时他已经没气力走路了,口袋里只有两块银元,没有任何可以吃的东西。这时,前方突然出现一个身穿蓝色土布衣服、腰间别着柴刀的苗族青年。“他拉着我的手比划着说了几句苗语,后来就跑了,他的话我听不懂,但从他的眼神里,我感觉他是想要救我。”马崇德回忆说。

    过了一会,那位苗族青年又带着一个苗族青年回来了,两人将他抬到了半山腰的一个苗族村寨里,帮马崇德换上了一身土布便服,并从山上采来草药给他疗伤。“那天晚上,一位苗族老妈妈煮了一大碗米饭,一口一口喂给我吃。”在他们的照顾下,马崇德的伤势开始好转。

    几天后,尾追来的国民党军队到各村寨搜查,并扬言:哪家藏有共产党不交出来,就把哪家斩尽杀绝!为了躲避敌人的抓捕,几名苗族青年连夜把马崇德藏到一座深山的破庙里。在庙里躲藏的那段日子,两位青年每天晚上摸黑来送饭,换药……慢慢的,马崇德知道了这两位冒着危险救助自己的苗族青年是沈光健和沈政。“我当时问他们为什么要救我,他们说之前就有头戴红星帽的队伍经过,他们耳闻目睹了红军的言行,认定这是穷人的队伍,这才出手相救。”

    马崇德伤好的时候,长征的红军队伍早已经离开了贵州省,他放弃了追赶大部队的想法,在当地生活下来。解放后,马崇德与当地一名苗族姑娘结婚成家,过上了男耕女织的生活。

    如今,97岁高龄的马崇德老人,会说一口地道的苗语,根本看不出他是“外乡人”。老人的生活很简朴,每天还和老伴一起下地干活,挑水做饭,不用子女照顾。他还是住在一个并不宽敞的旧木屋里,屋里的摆设也十分简陋。马崇德老人说,现在的生活他已经很满足了,过得很幸福了。

    一座老屋:今天从历史走来

    旧州所在的黄平县,山地纵横,交通十分不便。在古镇一处陈旧安静的老屋门上,挂着一块“老干部活动中心”招牌,显示着这栋老屋仍在发挥余热。老屋内墙保留的两幅黑白壁画,无声地证明着它不平凡的历史。画面描述的是4名红军战士在抢救伤员和村民在搀扶伤员。”旧州镇党委副书记吴涛介绍说,在红军长征经过旧州时,这栋老屋曾是战地医院,这两幅当年红军宣传队画下的宣传画,历经70多年的风风雨雨,今日清晰依旧。

    红军公墓上空的巨大红旗雕塑,城内老墙上保存的革命时期的宣传口号,处处可见的历史印迹,都在告诉外来人,这座小镇曾与长征和红军结下不解之缘。据旧州党史记载,1934年9月,肖克率领的红军长征先遣队曾路过此地,任弼时、肖克、王震和他们率领的队伍曾夜宿旧州。同年12月,中央红军左路纵队也曾进入旧州境内,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众多首长也曾进驻。

    “毛主席不仅到了我们这里,还在我们县初步确立了领导地位。”当地负责同志说。2004年出版的《毛泽东全传》也有类似记载,在黄平,毛泽东初步确立了领导地位。

    现实篇和谐新寨碧

    在漫长的历史中,七十年,只是短短的一瞬。然而,她却负载了寨碧贫困、追求、奋斗、新生、改革……改革开放的大潮催化了地处大山深处苗寨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和现实在这里错落交叉。

    一次巨变:新农村建设创奇迹

    走进寨碧村,一种人与自然和谐之美扑面而来。小溪像一条玉带环绕着村子,极目远眺,寨碧村“宛在水中央”。寨碧村原名寨壁,因村里一道土丘陵像墙壁而得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新农村建设 生态农业 科学发展观 柑橘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