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沈浩式驻村干部—马金平


    一条路走进和谐

    5月4日,记者随老马从省城来到中王庄,刚进村老马就被男女老少围在平坦的水泥街道上,拥抱、握手、问候……60岁的老马,此时就像孩童一样兴奋地如数家珍般向记者讲述着村里一草一木发生的巨大变化……

    来之前,听人介绍在村街口有群众自发为感谢马金平修路竖起的水泥碑此时就在眼前,一面刻着“金平街”三个大字,一面刻着发自百姓肺腑的心声:“晴天人难行,下雨水不通。垃圾满街是,矛盾更重重。硬化此大街,全凭马金平。2005年10月22日立”。

    在众人的簇拥下,村主任二狗和副书记张四海向记者介绍起马金平带领大家修路的难忘日子。

    行唐县位于太行山东麓,中王庄村地势西高东低,西边人家的地基比东边人家的炕头都高,一下雨,水哗哗地从西往东灌,东边人家的屋里、猪圈、地窨子全是水。因为村里这4条泥泞不堪的街道,路两边人家世代经常为排水问题争吵。

    吃上清甜的自来水后,老马又召集村两委班子商量解决村民怨声载道的行路难。他提出每条街道的沿路户先集资修路,并向大家承诺:“村里有了款就还大家的集资,假如还不了,我老马从家里拿钱也要兑现承诺。”

    有了上次集资打井的成功先例,村里三天内就集资两万多元。被感动得热泪盈眶的老马吩咐将这些家底钱交给村里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干部张清林保管,进料、花钱,每一笔都必须经书记、主任、老张和他四个人签字验收才行。

    为了早日把路修好,病重住院的外甥打来十多次电话想见他这个舅舅而不得,直到突然去世,马金平才后悔不迭地赶到医院。中秋节时,原本早就说好回省城与家人团聚,全家7口人等到晚上8点月亮都老高了,他才在孙女外孙再次打来的电话里说,自己实在离不开,别等他吃饭了……

    马金平的真诚再次感动了村民,拆碾盘、挪猪圈、移大树……这些以前没人敢碰的矛盾焦点,老百姓破天荒地为修路化解了。人们跟着他没黑没白地干了32天用工1000多个,马金平穿烂了3双皮鞋,村里4条总长800多米的道路和排水沟终于修好了,村民可以安安稳稳地睡觉,再也不用担心晚上下雨会灌到炕沿上了。张四海告诉记者,好多上年纪的村民都念叨,走在路上,就像走在金平的脊梁背上一样。

    一头牛富了全村

    怎样才能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呢?

    2005年7月15日中王庄召开村民大会,马金平号召大力发展奶牛。他说,我想在咱村建个挤奶厅和养牛小区,进行大规模集中养殖,让养牛户都富裕起来。至于建奶厅和小区的资金,我和村干部去上面跑,大家愿意养就行。但大多数人对此积极性不高。

    马金平又给大家算了一笔账:一头牛每天产奶70斤,每斤奶1.2元,如果一家养五头、十头牛,一年下来几十万啊!你们受了益,城里人也喝到了放心奶,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呀!

    他带领村民5次走出村参观标杆式挤奶厅和养牛小区,请县畜牧局科技人员进村给养殖户传授知识。最后,村民张二用承包建起了奶厅和奶牛小区,10组先进的挤奶设备安装在标准的挤奶大厅同时能容纳10头奶牛挤奶。仅养牛这一项每年村民增收上百万元。

    有个奶农家里的奶牛下了小牛,特意把马金平叫到家里,将挤出的第一碗牛初乳煮开后端给他品尝。到2008年4月马金平扶贫期满离开时,奶牛小区的牛发展到548头,奶牛真正成了中王庄发家致富的“摇钱树”。

    在发展奶牛的基础上,马金平觉得应该进一步开阔大家的视野,转变村民思想观念。便组织了一个由党员、两委班子、扶贫代表、村民代表、红白理事会代表、妇女代表共35人,带着面包、油条等干粮,坐上了他一天花250块钱租的中巴,到邻县参观养貂、养鱼、养蜂、养鸡等项目。很快,一个以奶牛为龙头的养殖业在中王庄形成了。接着,他又在上级的支持下,于村东头山脚下新打一眼深水井,让400亩的冈坡旱地摇身变成了水浇田,自此,全村1120亩地也能像人畜一样按时喝上了水,仅粮食增产给农民增加收入逾百万元。他还把邻县种树的经验引来,院子种果树,村子空地种速生树,中王庄的树从最初不足千棵,发展到现在两万余棵。他还通过各种关系,帮助村里剩余劳力外出务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老马 奶牛 雨水 排水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