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裴燕
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进口乳制品(包括原奶和大包粉)的价格持续下跌,成为我国乳制品加工企业首选产品。为保持产量平衡,乳企只能压缩国内原奶收购计划,压低国内原奶的收购价格。“量价齐跌”给牧场经营带来巨大的压力,“倒奶杀牛”现象多有上演。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多次在行业大会上表示,我国牧场的规模化程度和鲜奶的质量安全水平逐年提升,但奶业的发展形势仍旧不容乐观,养殖场(户)急需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奶牛的“伙伴”——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也同样不乐观。在发展水平上,奶牛行业起步较早,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水平较高;肉牛行业起步较晚,行业发展尚无标准、不规范,产业化尚未形成。一方面,国内肉牛基础牛群数量不断减少,另一方面,消费者对牛肉需求高速增长,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近年来的进口牛肉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矛盾的尖锐程度:2012年中国进口冻牛肉30.3万吨,同比增长2.1倍;2013年进口41.4万吨,同比大幅增长3.7倍。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进口牛肉超过100万吨,牛肉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该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表示,我国牛肉市场混乱,退役母猪肉、鸭肉和马肉等假冒牛肉,走私的牛肉和活牛,“瘦肉精牛肉、注水牛肉”的市场流通,严重破坏了肉牛产业秩序和牛肉市场秩序。
一方面,奶农被迫“倒奶杀牛”。另一方面,牛肉常年供不应求。那有没有一种两全其美的方式,让奶牛养殖户能盈利,让牛肉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呢?曹兵海认为,把奶牛变为多用牛就是这样一种方式。从现阶段国内奶牛养殖业现状来看,在产业链利润分配不均的状况下,奶牛场单纯靠卖牛奶赚钱的模式越来越难。受消费习惯和进口奶粉的影响,国内生鲜乳价格周期性波动导致奶牛养殖者在奶价较低的时候甚至处于亏损的状态,“倒奶杀牛”现象屡见不鲜,部分奶牛养殖者甚至被迫退出了这个行业。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看,不管是养奶牛还是养肉牛,最终目的就是赚钱。与奶业相比,我国肉牛市场比较稳定,根据体系的预测,我国牛肉市场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且供求缺口呈现加剧的态势。总的来讲,肉牛养殖风险小,经济效益稳定,发展肉牛养殖显得更有优势。“现在看来,是市场成就了奶牛的肉用性能,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多了一项产奶功能的肉牛。目前,我国很多牧场已经在开发奶牛的肉用功能,活牛流通、肉用生产技术和模式得以迅速形成且趋于成熟,但适合我国国情的奶肉融合生产与经营的产业模式尚待成型。”
张兴隆是河南一家奶牛场的技术厂长,今年以来,他开始开发牛场内奶牛的多功能性,主攻方向是奶公犊育肥。他介绍,对奶牛场来说,公犊是没有用的,出生后就会低价直接卖掉,但如果经过育肥再出售,价格就不一样了,且奶公犊肉质比较嫩,牛肉也很受市场欢迎。但具体的经济效益,他们还没有统计。
曹兵海介绍,其实奶牛不止可以做肉牛,它还可以做保姆牛,甚至可以承担肉牛育种的载体。“奶牛的独特功能有可能在我国催生出‘以奶肉牛融合为标志’的新业态。”他建议,奶牛养殖场(户)应顺应市场需求,在养殖阶段和牛肉市场上进一步与其他品种互动,推动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3/2019-05-19/141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