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如果村子里有医生或者卫生员,在发病之初做一些基本救护,拉姆阿妈一定能救活的。”过去了这么多年,一想起这事,彭燕依然心痛不已。彭燕心想,再不能让群众因一些小病得不到及时医治而失去宝贵生命了。她暗下决心: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偏远乡村培训医疗骨干。
彭燕拿出自己准备购置新家具的钱,买回了卫生员教程和一些常用器械、药品。到牧区巡诊,别的医护人员只挎一个药箱,她却挎上两个,其中一个装的就是卫生员教程和相关学习宣传资料。夏天,彭燕到申扎县巡诊,义诊结束后,彭燕问群众:愿不愿意学医。听彭燕这么一说,广场上原本围成一圈的藏族群众却不约而同地散开了。原来,在偏远藏区,一些群众信神不信医的观念还根深蒂固,认为救死扶伤是菩萨的事,自己学医就是不尊重菩萨。很多群众生病了也不愿吃药,只有被病痛折磨的实在受不了了,才会让巡诊的医生简单看看。
慢慢地,一些藏族群众被彭燕的真诚感动,愿意跟她学习了。
彭燕开始手把手地传授自己的心得,一心一意地传、帮、带。为提高他们对常见病的诊断和护理能力,彭燕挤出时间学习了医生课程,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并利用巡诊等机会,让乡村医疗骨干进行操作实践。现今,彭燕手把手带出的87名徒弟,成了当地群众心目中的“菩萨”。
2005年夏天,在一次到达萨乡的巡诊中,彭燕看到藏族妇女措姆表情痛苦,猜测她肯定有难言之隐。彭燕将措姆拉到一边,对她进行仔细检查:措姆的左侧乳房因发炎未及时处理,已经化脓糜烂了。这让彭燕十分惊讶!在渐渐走近那些与外界鲜有接触的藏族女性之后,彭燕更惊奇地发现,有的牧区妇科病发生率在90%以上,女人怀孕了还用很紧的腰带扎着肚子。她们是如此害羞,生了病很少及时就医,更不愿找男医生看病。
从此,藏区的妇女们,成了彭燕最放心不下的人。每次巡诊,彭燕总不忘主动讲解卫生常识,引导妇女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转变她们羞于谈论妇科疾病的观念。如今,不少牧区妇女开始勤洗澡、勤检查,妇科疾病发病率逐年下降。
想一想需要帮助的农牧民群众,还有什么累不能受?
彭燕身高只有1.64米,体重不足90斤,柔弱平凡。但到底是什么力量让这位面色黑紫、身材瘦削的弱女子,百余次历经生死、血肉考验,坚持为基层官兵和藏族群众帮困解难、送医送药?是什么力量使她在平均海拔近4600米的“生命禁区”坚守12年,却依然拥有一种青春阳光的心态?
在接收采访时,彭燕讲述了自己的“被需要”,正是这种“被需要”支撑了她12年的坚守。“一次,我去一个偏远村庄巡诊,锋利的碎石路刺穿了我的胶鞋,一路淌水,脚趾冻得都没有知觉。牧民多琼看见后,回到家把一双刚买的毡靴硬塞给了我。还有一次,我在牧区连续巡诊3个小时,手冻得僵直,体温计都拿不起来。排队等候看病的一名老阿妈见了,走到我跟前,一下子把我的手揣进了她的怀里,紧紧地捂住。那一刻,我意识到,我做的事虽然微不足道,但在群众眼中却是如此重要。
“前两年,我又自学了一些兽医知识,只要一到牧区,像狗拉肚子、羊不吃草这些问题,我基本能应付,比如给羊吃土霉素,用肉包黄连素治狗拉肚子等等。只要藏族同胞信任,我很乐意当这个‘杂家’。如今,我到偏远牧区巡诊,好心的群众会端上热腾腾的酥油茶和香喷喷的糌粑,把好不容易买到的矿泉水塞给我,让我路上喝。这些,既让我感动不已,也鞭策我继续前行。
“越来越多的藏族群众对我们这些身着绿军装的‘门巴’产生了信任,有些以前受庄园主、农奴主欺压的农牧民群众甚至对我们说:毛主席派来的人真是‘哑咕嘟’,共产党的兵真是‘哑咕嘟’。‘哑咕嘟’就是称赞,是好的意思。每当这个时候,我就觉得,党员和军人的使命、医者的仁心和仁术、群众的信赖和需要,激励我和我丈夫,愿意与那曲的藏族群众共同承担起通往幸福生活路途上的一切艰难。想一想需要帮助的农牧民群众,还有什么累不能受?”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6-03/167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