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于险峰张仁军
小韩村原来是出了名的穷村、弱村、差村,是王心智带领干部群众,把小韩村建成了全国闻名的富村、强村、小康样板村。王心智说:“我是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子弟,并没有什么过人的头脑,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和业绩,完全是我们能认真听党的话,坚决跟党的路线走。”对如何当好村官,王心智向记者谈起了他的心得体会:“村官要掌握‘三情’:懂村情、讲亲情、有感情,这‘三情’也是我的座右铭。”
小韩村位于沈阳市北郊的城乡结合部,20多年前还是一个“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郊野小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给小韩村带来转机,年仅23岁的王心智敢闯敢拼,先后办起了木器厂、小型电焊机厂等,安排了许多农民就业。1986年初,王心智带着上级领导的信任和全村农民的期望,担任了村企业公司经理,并立下了军令状:“三年不改变落后面貌,自动下台。”王心智的军令状,从此便成为小韩村人脱贫致富的起跑线。
1994年,王心智担任了小韩村一把手,很快便提出了“三年内要创建沈阳第一村”的口号。王心智和村干部们全身心地投入各项工作,把“村情”了解得清清楚楚,以“亲情”关心每一位村民,以“感情”拉近了干群关系,万众一心进行经济建设。如今,小韩村拥有十几家企业。2010年,小韩村全年实现本地区社会总产值7.8亿元,创利税1.6亿元,人均年收入达16650元。
由于城市建设的扩张,使小韩村的土地越来越少,王心智提出跨地区购买土地,寻求发展空间。经村委会同意,1995年投资250万元,在本地区解放乡购置土地1000亩,办起了农场,种植水稻、果树,饲养狐狸、貂、牛、羊等,每年能为每个村民提供100斤免费大米。
“沈阳第一村”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第一村人才队伍。小韩村强化对农民旧观念的改变,提高他们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准,把群众综合素质的提升,融入广大群众对创造现代生活的渴望,努力提高农民的现代生活品位和生活质量。1996年与市委党校合作成立了沈阳市第一家农村业余党校、业余科技大学,并且和沈阳工业大学合作成立成人大专文凭学习班,利用两校一班强化对党员、干部、群众的文化、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四年时间先后培训村机关和企业法人、中层以上领导干部60余人,对初高中以上文凭的培训了118人,并有54人获大专毕业文凭,王心智也是这54人当中的一个。
2008年3月,在以王心智为首的村班子坚持下,将征地补偿费按比例全部分给了4306名失地农民,并将所余资产量化到农民手中,进行股份制改造,为失地农民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王心智对村里的老年人和学生特别重视,从1995年起,凡是升入高中、大学、出国留学的学生,分别给予不同金额的奖励;从1996年起,60岁以上的老年人逢年过节都能得到慰问金。
2009年,小韩村在原集体资产股权量化分配到村民的基础上,采取村民入股方式,注册成立了沈阳小韩村农业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经营体制创新。2009年7月26日,小韩村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签订了10年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了科研院所与农民牵手,为农民合作社提供了科技支撑。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支持下,小韩村建成了中国首家蔬菜工厂,向现代农业迈出了坚实步伐。
王心智多年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党组织和群众的认可。他先后荣获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创业之星、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沈阳市劳动模范等称号,还获得了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并当选为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辽宁省人大代表。小韩村先后荣获了全国小康示范村、全国精神文明先进村、辽宁省文明村标兵、五个好建设标兵党委、先进党委、红旗村党委等诸多称号。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5-23/166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