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农民的好帮手好管家 ——农行江西省分行探索惠农信贷新格局
本报记者文洪英通讯员李淑芳
52岁的徐宗贵是江西省鄱阳县田坂街镇牌楼村农民,2008年在鄱阳县农业银行的支持下,他贷款3万元种了50亩梨树,一年收入1万元,然后他用这个收入开了一个小店,加上在水厂打工,现在年收入已达6万元。谈起农业银行的扶持,徐宗贵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没有农行的信贷支持,肯定没有我的今天。”
在鄱阳,与徐宗贵一样通过农行支持改变命运的人还有很多。农行江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彭振明说:“农行本姓‘农’,只是前些年离农村远了点,现在农行‘理性’回归,使农行真正成为了农民群众的好帮手,好管家,贴心人。2010年末,全行涉农贷款余额409.82亿元,占全行贷款余额的42.18%;全行82个县域支行各项存款余额为985.35亿元,占全行存款总额的58.05%。”
“服务‘三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江西农村金融环境相对较差,对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给个体农民发放贷款,风险较大,投入多,收益低,这是不争的事实。一部分员工怕承担风险和责任,不敢深入到农村做业务;农村网点交通不便,条件相对艰苦,一些人不愿意到基层农村工作;甚至在个别干部中对农行“服务三农”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顾虑。说到“服务三农”,支农贷款,说到县域贷款,很多人还存在一些畏难情绪。有些信贷员好几年不和农民打交道,几乎都不会做农村信贷业务了。对农总行的“服务三农”战略决策,有些员工还在徘徊犹豫。是等待观望,还是有所作为?是摆在农行江西省分行领导班子面前的头等问题。
“不是我们遇到的困难太多,而是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太少!”省分行行长彭振明的话掷地有声:“农行服务‘三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农行江西省分行副行长戴发文告诉记者:“在党委会、行务会上,彭行长要求班子成员转变思想观念,了解‘三农’政策,破解思想疑惑,不折不扣地贯彻好农总行‘服务三农’的战略决策。同时,要求班子成员深入基层,撰写调查报告,了解江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对各乡镇特色产业,特色经济,做到心里有底,心中有数。”
农行江西省分行农村产业部总经理王五月说:“2010年以来,我们围绕农村产业金融业务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调研活动。我们对2007-2009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融服务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分析了我行在龙头企业金融服务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提高服务覆盖面的具体措施。”
农行鄱阳县支行行长徐勇胜说:思想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服务“三农”虽是总行、省行的部署和要求,但刚开始,基层一部分员工并没有完全理解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是穿新鞋走老路,对“三农”业务存在“不敢做、不愿做、不会做”的消极思想。为此,市分行主要领导一个月时间,就到鄱阳支行四次,和员工一起分析鄱阳农行的现状与出路,指出了鄱阳县域经济的优势在农业,鄱阳农行的发展出路在“三农”。“三农”业务对于鄱阳农行来说,不是要做不要做的问题,而是必须做,要做好的问题,是事关鄱阳农行未来发展的根本问题,事关每个鄱阳农行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从而将员工的思想统一到支行提出的以服务“三农”促经营发展的思想上来,为“三农”业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创新服务方式拓展农户贷款新领域
“以前遇到资金短缺都是东奔西跑、七拼八凑,才勉强渡过难关。如今有了担保公司的担保,在农行贷款十分方便。”日前,万年县益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晓鹏说,通过新成立的金猪担保公司,他获得了农行500万元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万年是全省生猪四大出口基地之一。2008年,该县出栏生猪52万头,万头以上猪场达到20个。但资金不足、融资困难影响了生猪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为此,该县创新贷款担保方式,于去年12月初,通过与农行万年县支行的合作,成立金猪担保有限公司,为从事生猪养殖、加工的企业、个体户及农户从该农行贷款提供担保。公司成立后的一个月内,万年生猪企业已从农行获得信贷支持4260万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5-20/227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