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以一体化的思路打造和谐家园


中国农垦农业现代化大观④ 以一体化的思路打造和谐家园

  □□ 本报记者周佳鸣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加快农业现代化。创造农业现代化、农垦工业化、农场城镇化的新农垦,则是农垦的“三化同步”。从“先生产、后生活”,到城乡一体化,农垦正在从基础上夯实农业现代化之路。

  转变观念让民生成为发展基础

  从屯垦戍边走过来的农垦,过去没有条件讲究“生活”。现在环境变了,新一代农垦人如何生活,事关重大。广东茂名当地人说:“以往谈起农场,印象中环境是最差的,房子是最烂的。”曾几何时,农场因生活环境日益恶化招不来人,留不住人。而现在,建设幸福农垦,民生是根本,已成农垦上下的共识。

  从2005年开始,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提出每年为老百姓办几件实事。提出“十大民生工程”——住路水能树,教卫文保富。从生产到生活,从经济到社会文化全覆盖。“秉持思民、爱民、为民、利民、安民、富民的‘六民’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让北大荒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局长隋凤富这样解释民生工程的内涵。

  广东省农垦总局近年来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对职工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加大对贫困农场的扶持力度和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总局党组书记、局长赖诗仁说,垦区的民生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职工群众生产生活和物质利益问题,它关系到整个农垦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垦区的和谐稳定。因此我们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不搞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

  “十一五”,农垦系统还采取多举措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一些贫困农场实现水到户、电到家、路相通,职工群众生活条件发生根本性变化,特别是地处边境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农场,交通、饮水、住房、通电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千方百计让实惠摆在职工面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在完成保障供给与增加职工收入中找到平衡点,难度不言而喻。在广西采访,恰逢糖业年度榨季的尾声。虽然蔗糖的市场价从去年起大幅攀升,但与种植菠萝、香蕉等经济作物相比,效益仍只是它的20%左右。以甘蔗为主营业务的广西农垦金光农场场长陈强告诉记者:“民生这块,这几年我们想了很多办法。”

  他们创造性地建立起“双推进”工作机制。在保证完成区农垦局下达的甘蔗产量任务前提下,发展香蕉等高效特色产业。陈强算了一笔账,近年来,职工纯收入稳定在1万元,农场土地收益保持在1200万元。香蕉岗位(一个岗位8亩地)收入1.5万元~2万元,农场土地收益增加1000万元左右。目前,全场2300多名从业人员年均收入2.5万元。农场还引导职工开拓养殖业,建立了3个集中饲养小区,养殖户年收入3万元~10万元。同时加快推进甘蔗全程机械化进程,力促甘蔗生产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以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帮助职工在增加收入上发挥更大效能。

  南华农场以橡胶种植为主,割胶工韦美菊在与记者交谈中说,自己之所以安心在农场工作,主要是对农场的发展有信心和决心,特别是近年来农场给职工出台了多项优惠让利政策,包括产品最低保护价制度,农场垫支各项生产费用和预付生活费用,并多次调减了产品的实物缴交指标,非常实惠。得益于农场的“安居工程”,2008年她投资20多万元建起了一套别墅式楼房。韦美菊还“晒”起了她的收入单:年割胶收入1.5万元;利用橡胶小苗地间种菠萝19亩,年产菠萝58吨,收入9.3万元,纯收入6.2万元;同时还承包抚管橡胶小苗25亩共1045株,成活率100%,也有可观的进项。

  加大投入让人人分享发展成果

  记者在各地走访发现,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话题,无不是各级农垦订立规划的重头戏。各大保障改善民生举措主题突出,“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业有所就”,正在成为实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甘蔗 农业现代化 橡胶 菠萝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