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加快城乡发展


    当前,农村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镇平作为内陆县份,必须把繁荣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作为重要任务,积极培育符合镇平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把其作为城乡发展和富县富民的一个重要途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在具体的实践中,镇平县探索出了一条内陆县份发展经济的路子。

    牢固坚持规划引领从农村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科学发展战略考虑,更加突出并尊重规划的引领、调控作用,邀请高端规划设计部门,全面加快产业、村镇规划的修订编制,重点要立足现有“三区、两园、四大板块”(三区即产业集聚区、玉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粮食核心主产区;两园即温州工业园、食品药品工业园;四大板块即以石佛寺、贾宋、侯集、遮山四个重点镇为支持的四大经济板块)的战略布局,全面规划产业发展,确立发展方向和重点;要按照“集镇瞄准省内一流,村庄瞄准市内一流”的要求,高标准推进村镇规划,完善配套设施,确保现在不走弯路,将来不留遗憾,长期不会落后。

    切实加强粮食生产抢抓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项目全面实施的难得机遇,不断完善粮食核心区各项基础设施,实施优质粮高产创建工程,加大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推进三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渠系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全面普及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良种良法,加强病虫害防治,力争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5%以上,确保全县粮食年产量保持在10亿斤以上,到2015年粮食总产量要达到12亿斤,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立足镇平是“中国玉雕之乡”、“中国地毯之乡”、“中国金鱼之乡”和“中国玉兰之乡”品牌优势,大力发展玉雕、地毯、羊毛衫、水产养殖、苗木花卉、林果、蔬菜等七大特色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布局结构和品种结构,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和乡镇防疫检疫中心站、乡村畜禽良种繁育推广基地建设,推动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集群化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基地和品牌,确保特色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份额达到75%以上,奠定新农村建设的坚实基础。到“十二五”末,争取玉雕、地毯、羊毛衫产业产值分别达到100亿、20亿、20亿元以上,金鱼养殖面积达到1万亩,苗木花卉达10万亩,特色林果达8万亩,蔬菜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依托香港润达、山东六和、郭庄团兴、马庄合利等龙头企业,推广龙头带基地、公司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等多种模式,搞好加工转化和综合利用,拉长产业链条,积极发展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建立健全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实现农业与工业、农民与市场的对接。加强农业品牌创建,重点培育河甲甲鱼、杏山红樱桃、尖顶山食用菌、神游金鱼、鑫兴养殖等一批知名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力争“十二五”时期,争创“中国农产品名牌”1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牌”1个,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以上,创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完成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0个,绿色食品2个,全面提升镇平经济发展水平。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把加快特色小城镇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按照重点突破、梯次推进的原则,重点建设石佛寺、贾宋、侯集、遮山等重点镇,努力发展晁陂、曲屯、老庄、杨营等特色镇,加快集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水系统和林业生态建设,培育一批规模合理、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小城镇群体。加快石佛寺镇千年古镇建设,力争“十二五”期间古镇建设基本到位,创建中原第一古镇,打造成为10万人口的镇级市。重点抓好晁陂玉翔新村、石佛寺老毕庄新村2个省级示范点和一批市级示范村、试点村,培育典型、抓点带面,稳步推进新农村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到2015年,创建省级示范村10个,市级示范村30个,100个左右的村率先建成村美民富人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河南省镇平县委书记史焕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蔬菜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强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